momodad wrote:台灣銷量代表什麼嗎...(恕刪) 在台灣市場,已經有太多品牌證明,若銷售量不足,就是造成經銷商虧損!別說有沒有人要買,若沒有人願意賣,產品再好也是孤芳自賞!德國原廠來台經營,資源的運用可不是一般代理商的手筆,A1 上市時可是找五月天在信義區辦發表演唱會,而贊助金馬獎、高爾夫球賽的禮賓車,那種排場的花費是年年大手筆,撒出去的錢就是要看到銷售量的提升啊!賓士原廠來台,年年高成長!奧迪原廠也來,也都是年年有成長,但 2016 才衰退個一成多,經銷商就不玩了,這可是面子問題啊!
miliu wrote:其實我看的點是有的公司想要市佔率高,有的公司想要走的是margin高的產品,所以是看公司的策略目標吧! 德國原廠來台的點,是銷售量要衝高,拉近跟雙B的距離;但經銷商的點是要賺到錢!現在的點是兩者皆空.........賣的少的經銷商,虧半年了就趕快轉手;賣的多的經銷商,虧好幾年撐不下去了也要轉手!硬體已經投資那麼多下去了,虧錢的生意該怎麼繼續呢?另一家經銷商的算盤打的不錯,少虧為贏,敦化南路上原本的 Audi Sport 展示間,已經變成 Subaru 的展示間了,Subaru 年年高成長,十年左右可以從年銷 三百多台 大躍進到 七千多台 了,強調「四輪驅動」的訴求是很成功的!
Need For $$$ wrote:AUDI實際銷售要...(恕刪) Audi 前幾年為了拼正成長的數字,當真是卯足了勁的賣,但再怎麼努力,賓士光 A、B、CLA、GLA 這幾款入門等級,少有外匯車進口的車款,2016 加起來就已經有 6,066 台了,足以 PK 掉 Audi 全車系的 4,485 台,不用打 8 折,乘以 1.2 都還輸!前幾年,Audi 贊助金馬獎頒獎典禮、高爾夫球賽等活動而掛牌的禮賓車,數量也不少!另一方面也有租車公司下大單,用很優惠的價格當出租車使用,既可以幫奧迪衝掛牌數又有免費廣告的效果。
miliu wrote:其實我看的點是有的...(恕刪) <<其實我看的點是有的公司想要市佔率高,有的公司想要走的是margin高的產品,所以是看公司的策略目標吧!賣的多不代表margin好,賣的少也不代表賺的少>>這點絕對正確!在高級車的市場, 車廠可以藉車海策略來搶市, 衝高整體銷售量, 但需面對部分車型因銷量不足, 甚至不足以cover車型開發成本, 影響公司的整體利潤, 所以企業經營者必須考慮的更深遠.我認為Mercedes就是藉由車海策略來衝高銷量, 但利潤是否有增加??VAG的CEO看的是整個集團的戰略, AUDI只是其中的一環. 就AUDI與2B來做比較不是很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