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hsu1978 wrote:你說的沒錯,我去澳洲開車也想要有ACC、車道置中,但我在台灣不想用。
我說說我的執著(或是想不開),十年前我開車BMW 3 touring 在歐洲連續開了十幾個小時一千多公里,當時沒放ACC只有定速,很累,開到懷疑人生。去年我在澳洲開了BMW IX3(中國組裝的,台灣不能進)連續10多小時近一千公里,有ACC加車道置中加持,開到目的地後,還可以去超市買菜煮一頓飯給家人吃。所以BMW IX3一直是我等待的夢想電車(聽說2026會引進)直到遇見Q6 E-tron,也因此所缺的車道置中便會被放大,跟IX3比,就只差這一點(其它項目,個人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如同你考了99分,會對被扣的那一分會特別惋息。我也知道台灣沒有或很少連續十幾小時上千公里長途車駕車的須求,但若有車道置中加ACC在一兩個小時的南下北上高速公路是否可以跟家人更輕鬆地安全地在行進中聊天,聽音樂 podcast…. 這個點是我至少想不開的地方。
台灣雖小,北部高速公路跟南部高速公路,車流就差很多了
我個人是不會在高速的時候使用輔助駕駛,這功能還沒有到完全成熟...不想冒險
雖然有自動的字眼,但定義很明確就是「輔助」「駕駛」
號稱這技術強項的Tesla ,官司不少
台灣新聞也發生數起,高速公路直直撞上緩衝車的案例...合理懷疑就是完全放手執行這功能
事故的共通之處就是對靜止物的辨識有問題
而前陣子很受關注的楊梅休息站電車車禍,很有可能也是在用這個功能
我只有在塞車的時候才會用這功能,這時候有車道居中會輕鬆很多
除此之外...幾乎無用,對我而言就是塞車專用
應該沒有人真的喜歡駕駛手在方向盤上面時,被扯一下扯一扯的感覺
說實在真的搞不懂Audi近年經營策略還是技術問題
車機系統一直沒跟上...
輔助駕駛大數據除了起跑早的Tesla外,應該就是電動車展發熱烈的中國市場有足夠數據量
聽說已經跟華為合作?不失為一個轉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