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bvcchao wrote:
以前我們笑大陸的車子(恕刪)
MIC的德國品牌就是只能在中國賣,而且嚴格說來那是合資廠不是原廠,世界其他地方都是原廠(不管歐洲廠/南非廠/美洲廠)出口。
不可否認中國的人口及消費型態多到德國品牌願意冒著技術分享被偷學走的風險也要進去吃一半羹是事實,但每個市場的狀況不一樣不能同日而語,硬要拿中國的國產車來比台灣的價格實在沒意思,而且合資廠的中低款在用料上還有妥協。
台灣要考慮的其實是進口稅跟貨物稅,但是保護主義也是在顧及幾大車廠員工的就業,除非要像澳洲紐西蘭一樣完全放棄國產全部進口;但是真的去紐西蘭可以發現,當地居民對於車的物質需求相對很低,開在南島的路上可能一個小時看不到一台BMW,全部都是日本韓國車,在喜歡追求品牌的亞洲地區有可能嗎?
再來就算哪一天MIC的車子真的可以進口來台灣了,其他原廠進口的同款車勢必會有不同(例如美國外匯車葉子板上的反光板),會有多少人願意因為便宜一些去選MIC? 從買個外匯C300就被網路上嘲笑就可以窺知一二。
台灣車子貴是事實,但不是簡單一句說"中國車子便宜/引進台灣打趴國產/台灣國產車子沒競爭力"等等就能解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