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幾個觀念:
首先~~品牌或車子並沒有分高級或不高級,高級或不高級的決定是在於設計時是考慮
A.要達到什麼定位
B.誰開的?賣給誰?
C.要達到什麼性能需求
D.須要多少成本造出這台車?
E.賣的好或不好?
等等,經過這些考量之後~~來決定是否要造這台車
因此HONDA civic是不是好車?是的
因為它在有限成本中造出了超越標準的車性能,也賣的很好
所以品牌的定位或車的定位是消費者與車廠互相定義出來的
而車廠掌握大部份主導權
因此車是否是一個高級車或高級品牌,其實說穿了就是消費者主要受制於車廠的定位,
對用車人來說,"品牌"這種東西有的卻很具意義~~因此衍生出了"品牌價值"
有了這種觀念後
就會知道,國民車跟超跑其實只是車廠定位想生產的交通工具而已
只要好的設計的車~~都很優秀~~並沒有分高低
國民車是造車成本比較有限下造出來的
超跑或加長車只是造車預算多些的車
其次
是用車觀念的問題
車子 既然是交通工具,也是耗材
最重要的是什麼?把人安全的輸送到目的地~~
~~一直到車子壽命完結,都能達成當時的使命
因此,車輛的安全性才是判斷這輛車是好車的首要重要定義
也是高級車本身的最重要點~~安全
再來
驅動觀念的問題
前驅,後驅,四驅只是不同的驅動方式
都有駕駛樂趣
沒有"後驅=高級車"這種怪異說法,不懂車輛動力學才會演化出這種觀念
後驅跟前驅的動力學公式是一樣的
差在哪?一個是推車子跑,一個是拉車子跑,優缺點等下會提到
最後是生產成本衍生的車子品牌定位問題
因為車子假定同樣要生產一部小型房車,如AUDI,BENZ,BMW三家
在研發時就材料與科技來說,因為都在德國,大概都大同小異(這三家本身的科技點等下一段再講)
因此假定獲利都要一樣,因此製造成本就是要差不多,那麼中間的利差該怎麼抓,又如何區隔與它廠的形象?
因此
AUDI著重的方式是 安全>時尚>性能 將大部份製造成本放在安全性與時尚(內裝)上
Benz著重的方式是 安全>豪華>性能 將大部份製造成本放在安全性與豪華(內裝)上
BMW著重的方式是 安全>性能>內裝 將大部份製造成本放在安全性與操控性能上
有了這樣的認識後,才會了解為何這三家的驅動方式不同
前驅的優點是因為安全,省錢 缺點就是前輪負荷大
後驅 就是為了在四驅的更安全好操控與前驅的省成本上取得的平衡點,比前驅貴,比四驅便宜,缺點是操控使得後驅不太安全
四驅就是操控安全而且最強, 缺點是重而耗油,成本高
因此在安全與成本考量下,這三家選擇發展的情形不同如同廣告上的特色一樣
在安全性是無庸置疑較其它車廠高標準時,特色就變成
時尚的AUDI
奢華的BENZ
動感的BMW
安全的SAAB
安全的VOLVO
等等
SAAB跟VOLVO是強調自己比一般高級車廠更重視安全,因此拿來廣告,並不是啥麼二線高級品牌
Volvo的銷量在世界是第四大~如果這叫二線品牌~~請想想自己對Volvo的誤解多深
那麼有上面的前提之後,再講車價決定
車價最少等於=製造成本+利潤+銷售量(客戶接受度)+.....
因此,相同技術條件下,相同車種價格為四驅>後驅>前驅
打個比方,相同坪數下的公寓與鋼骨大樓誰貴?
鋼骨大樓造價高而賣貴些~~
車價也是同理~~因此想賣貴車就要加東加西~~貴自然就會進入少數客層~~成為所謂的高級車
跟驅動方式完全無關~~
有了上面幾個重要觀念之後才能準確的談一些事
回過頭來說AUDI
Vorsprung durch Technik
科技領導創新
這就是AUDI的品牌精神,
AUDI博士自己也說過,AUDI只要下場比賽,只以拿第一為目標
顯而易見,以車廠精神,歷史,AUDI的科技實力應該是在德國各車廠中最為強悍的
台灣的人多半不了解AUDI的品牌形象,也多有誤解
這必須要先講它的品牌在德國本身的汽車史佔有何種地位與各車廠的關係後(歷史部份很多網路能找到)
才能知道為啥會是現在的局面
首先~~
AUDI與BENZ,Maybach三個老德機械博士
在1890年左右,AUDI在M.BENZ中當汽車總監之類的職務,
benz給了AUDI讚助,1899年開了Horch
(造成德國日後AUDI與BENZ的關係)
Benz與Maybach則合開同一間做超高級車品牌的車廠(之後分合的歷史不談)
在一戰後因為德國戰敗
AUDI同時與四間廠合併成為Auto union
而保持捷博士也在約1930年被AUDI博士讚賞給了一筆錢創立保持捷
造成今天AUDI,保持捷,VW的裙帶關係
戰後德國形成 [AUDI,保持捷,VW集團~Benz集團~OPEL] [ BMW集團]
因此可以知道BMW為啥較會特立獨行~~因為沒有裙帶關係
因此二戰之前的世界最大高級品牌為Horch(AutoUnion),M.Benz,Maybach,RR&賓特利(當時同一家),有四大高級車品牌之稱
二戰前的OPEL(德國最早的車廠)是第一大廠
AutoUnion是第一大高級車廠,第貳大汽車廠
兩者工廠大部在東德,其他如M.Benz,保持捷,BMW等在西德(BMW當時不是車廠),這也是造成日後車廠生態改變的原因
所以二戰之後,東德遭到蘇聯佔領,AUDI與OPEL一夕之間成為0,也造成日後發展的重大差異與車壇地位衰敗直到重振
由此可知為啥VW(德國政府)對併入Auto Union之後會讓它站在比VW還高的位階
因為AUDI本來就是這個位階,而且AUDI當時的員工也有心拿回這個位階
德國政府也以變相輔佐的方式拉起AUDI~~因為AUDI與OPEL都是戰敗受害者
因此AUDI對自我的復興很珍惜,因為它也間接代表德國的復興精神,並重回原有的車壇排位
這是現代及未來的AUDI該努力的方向
最後談到最近流行的所謂"雙B危機",以及"四驅Audi對後驅BMW做最殘酷的回應"這兩個mobile常談的問題
一個是品牌形象問題
由德國汽車歷史可知,1900年前就成立的三大德國活化石級車廠:OPEL,M.Benz,AUDI
因此對BMW這個造車僅為古董級的車廠來說~~就地位論地位
AUDI,Benz都在它之前,這是汽車歷史的部份,也可以說是很確實的定位
AUDI的地位被讓出是因德國戰敗~~而非本身經營不善
所以1A2B來說
M.Benz AUDI本來就屬同級,反而是BMW才屬晚輩,這點不知為何臺灣一直都好像看不到一樣
雙B危機就AUDI本身而言並不可能去宣傳這種文章
因為以造車歷史而言,AUDI本身就是領先者而非落後者~~
講白點M.Benz在50年前研發車輛安全時,BMW才剛要造汽車
當時AUDI賽車早就打遍天下(AUTO UNION TYPE C)
一個是車輛工藝機械技術問題
車輛工藝機械技術是需時間累積的
較晚造車的如果技術環境相當, 會較先起步的廠缺乏經驗
而要比車廠造車技術,不能比量產車,而是比賽車~~因為技術條件較為公正公平
舉例而言,DTM當中
AUDI在1991,1992年證明一件事, 大又重的四驅AUDI V8 QUATTRO
能夠跑贏小而輕的後驅BMW M3
各位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歐洲傳達的造車理念~~越大代表越強~~而非越小越強
如同神盾巡洋艦與現代級遭遇一樣的道理,現代級配備少(配備即廣義的重量)勝算不高
AUDI所傳達的就是陸上巡航旗艦的觀念(V8即後來的A8)
再來談最近比RS4,S4跟M3 CSL,M3
四者重量不同就是很大的變量~~空力造型不同~~
驅動方式可以說是不同級數~~對賽車敏感的人就知
除非AUDI跟BMW同造四驅或後驅賽車來比
或是在DTM經過換算來比~~否則要比較這四者競速的部份誰快?沒有多大意義
因此要知道誰的工藝強應以廠車(賽道車)來比,而非量產車
最後談談DTM與賽車技術工藝
由於AUDI與BENZ很早就有造大排氣量車的經驗(卡車)
因此AUDI與BENZ都擅常大排氣量引擎~~而對引擎來說越大研發技術與門檻越高
因此可解釋BMW為何要拉轉~~因為它排氣量較小,大引擎對上AUDI,BENZ無勝算
BMW市售車也偏好拉轉
BENZ則偏好拉高排氣量
AUDI以前偏好引擎加turbo(因為省成本大馬力),
目前則偏好以大約相當的小排氣量NA正面對抗BMW拉轉~~但實際上它也擅長大排氣量
BMW也不易參加DTM~~因為都在4000c.c.,650HP以上,BMW拉到這引擎耐久能力輸於AUDI,BENZ
敝人也可以說BMW在大排氣量引擎廠車無法與AUDI,BENZ對抗,因為車廠晚起步的緣故
在後驅領域來說~~對擅長四驅的車廠來說並不算太難
最少為人知的就是DTM
AUDI與Benz+AMG廠車都是後驅
而且AUDI是對AMG
並沒有用QUATTRO對上AMG
表示AUDI後驅實力顯然不亞於AMG
值得大家多多觀察深思~~這代表什麼
很高興的是2007年DTM剩下最後一場10月14號(EU)
目前AUDI車手 Ekström 排名第一
車隊也是 AUDI Sport Team Abt Sportsline 排名第一
第二名目前都是AMG車隊 Spengler~~至於誰會奪冠將看今年10月14號比賽
樓主與敝人一樣都是AUDI的粉絲,敝人常常再想,為何歐美甚至大陸都對車輛機械認知越來越清楚時
本地卻只是停留在粗淺的用車觀念上, 甚至完全攪不懂,
看到AUDI對自己有清楚的定位與認知,才知AUDI在德國人心中為何能一步步重新站回原有的品牌地位
AUDI努力奮鬥不懈,在德國銷售量打敗BMW,憑的是自身工程師所有的奮鬥精神
也才能知道德國人對AUDI為何能給與最高的評價
而非BMW的傲慢
我們國家的汽車工業,在發展自有品牌時,也應該要以AUDI的經驗來當做最好的參考~~有跌倒有站起來
AUDI能夠,我們也應該能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