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採訪】小改款Audi A4/A4 Avant及性能旗艦RS 4 Avant首度亮相,RS大軍年底前報到!

mark1008 wrote:
確實,我去年初想買Q8或SQ7都在台奧得到不知道時間的答案,只好求其次買了Q7,年底因為覺得Q7太大台在雙北市區停車諸多不便,決定加買一輛小一點的性能車,好停車偶偶可以享受一下開車樂趣,諮詢買Q7的桃園台奧有什麼RS車是我可以買的,他們就是回答可能只有RSQ3(或RS3我忘記了),其它沒有進的消息,無法接單,我因此改買Supra 3.0回來改。
現在才一年不到的時間,台奧決定進大部份的RS,確實做了不小的政策或方向改變。


A90 的操控樂趣比 RS3 多多囉,稍微改一下賽道上都直拚 Cayman GT4 了,感謝台澳之前的政策阿
fatlee3 wrote:
就歷史上來說 Audi quattro 先,BMW xdrive 後。torsen 機械式的好就是反映直接沒有時差,在幾十年前電腦沒有現在發達下,xdrive 的多片式電子液壓系統跟機械式的高下是有的,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現在電子系統又小又輕,運算更快更多可以背負更複雜的偵測系統 (例如 ATTESA E-TS Pro)。 也因此多年後 Audi 在一般車輛的 ultra 捨棄了自己一路走來的 torsen and haldex 轉而運用 多片式電子液壓設計 我認為是 Audi 向 BMW 模式靠攏,因為失去了堅持和精神,雖然 ultra 沒有中差,但是沒有再進化原來的系統是事實,甚至於可以說,連有沒有中差都沒差了 [攤手]



引用我自己順便想說一下,在國外許多賽道上是有中高速彎,150-200 km/hr 過個有高低差的灣是家常便飯

200 km/hr = 55.55 m/s
150 km/hr = 41.66 m/s

前面講的電子系統的速度和運算能力如果以 0.1s 來算的話,每0.1秒都要過個 4-5 m,這時再加上加速減速輪胎打滑重心變化,偵測和程式設計的高低就會有很大的操控性能差異

比起 xdrive 的 0.1s,ATTESA E-TS 則是 0.01s 的超高速度在運算

無怪乎當年 R35 上場時以 1.7噸的車身刷爆了一堆輕量的超跑
fatlee3 wrote:
就歷史上來說 Audi quattro 先,BMW xdrive 後。torsen 機械式的好就是反映直接沒有時差,在幾十年前電腦沒有現在發達下,xdrive 的多片式電子液壓系統跟機械式的高下是有的,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現在電子系統又小又輕,運算更快更多可以背負更複雜的偵測系統 (例如 ATTESA E-TS Pro)。 也因此多年後 Audi 在一般車輛的 ultra 捨棄了自己一路走來的 torsen and haldex 轉而運用 多片式電子液壓設計 我認為是 Audi 向 BMW 模式靠攏,因為失去了堅持和精神,雖然 ultra 沒有中差,但是沒有再進化原來的系統是事實,甚至於可以說,連有沒有中差都沒差了 [攤手]


這就是科技進步的力量

傳統的被動式機械結構模式 最終還是被摩爾定律給打敗

運算能力更強 信賴性更好的電子晶片以及AI運算 不只在汽車這行業發酵

早就在我們各行各業身邊無孔不入了

其實汽車電子化不只是上述說的驅動方式而已

懸吊 差速器 甚至防傾桿 都變成主動化電子底盤(RSQ8上的eAWS)

上面F大說的很好啦

奧迪在機械式Quattro這條路上 已經留個完美身影準備功臣身退了

不過我不覺得奧迪開發Ultra Q是為了向BMW靠攏

個人認為Ultra Q這只是為了嚴苛歐洲美國排放法規下的過渡對策

真正靠攏的花心力的 絕對是電動車所使用的e-Quattro (這個在架構上的物理限制更少)

底盤整合馬達 全面電子化 主動化 才是奧迪 不 整個福斯集團劍指的


https://m.u-car.com.tw/article/63273/quattro%E6%8B%9B%E7%89%8C%E9%82%81%E5%90%91%E6%96%B0%E6%99%82%E4%BB%A3%EF%BC%8CAudi%E9%80%8F%E9%9C%B2%E5%82%B3%E7%B5%B1%E8%88%87%E9%9B%BB%E8%83%BD%E5%9B%9B%E9%A9%85%E5%B7%AE%E5%88%A5
kkmdti wrote:
你們引的那文,當中有一個很大的IF


這個If不是假設意思的if
你真的看不懂
-馬克- wrote:
已於七月底發佈預售消(恕刪)


Nice Car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目前的操作看起來是進一批,等到賣得差不多的時候再進下一批的樣子。

xammmmm wrote:
可能疫情台灣影響不大 塞車給台奧說加減賣賣吧
這次配額算是抓得蠻巧妙 有些車應該差不多要賣完了
你的問題就在於根本沒開過就去批評一個東西 就很像只開過日系前驅的光是看到奧迪前驅就一定說不好
他根本不會想去懂差別在哪邊 他也不會想去搞懂設計上差異

也跟只開過福斯甚麼DQ200的只看到雙離合就以為DL382跟DQ200是相似的東西 完全不知道設計上油路根本毫無關聯 這就是你最奇怪的地方

沒開過沒碰過也沒去搞動怎麼運作的 那你的批評也太膚淺就跟那些從來沒開過奧迪的批評雙離合跟前驅一樣 批評沒關係講一點有深度具體的地方出來 結果你講的通通都是錯的

甚麼叫做事實? 你根本搞錯Haldex跟Ultra的差別
Ultra是默認四驅根本也跟默認前驅的Haldex不一樣
上面那影片工程師講這麼清楚你也不想看 因為你眼裡只看到Ultra沒有中央差速器就不想去理解了
就跟那些講奧迪前驅差的人一模一樣 完全一樣水準的行為

你沒開過你怎麼知道Ultra過彎抓地極限在哪?你還可以教實際開過的車主去開到轉向不足看看
你連媒體測試過彎極限是怎麼測試都不知道 你還可以批評這數據說你自己眼睛是雪亮的?
ISO 4138 Steady-state circular driving behavior
這測試是開到極限失去牽引力 G值越高代表能過彎的速度越快且比較跟底盤相關居多比較不跟車身動態控制有太大關聯
這種測試方式是有標準規範的 搞清楚再來批評

你還是完全沒搞懂才會以為看低xDrive 兩個都是相似設計只差在一個是居於前驅一個是居於後驅而已
兩個都是變速箱後段接電子多片式離合器 Haldex在後軸前段
兩個都有電腦去計算預判的設計 Haldex沒有要等到失去牽引力才作動
兩個都是默認四驅 Haldex是默認前驅




你不看沒關係 給其他想去理解的人看這影片 Torsen跟Ultra同時其他輪失去牽引力的情況下
Ultra它馬上就做動了 Haldex是前輪會先轉才換後輪轉四驅做動速度明顯比Torsen跟Ultra慢

你還是不敢回應嗎?
1.R8算不算真Quattro 跟xDrive一樣基於後驅一樣沒有中央差速器 也不是用Torsen還是用Haldex
2.現在Quattro的Crown gear也跟以前Torsen甚至最早的Quattro根本不一樣設計 哪台才是真的Quattro

你要講真假沒關係 總要有個邏輯道理是為什麼這樣講吧?不要自己講過的話不敢回應
xDrive 0/100的時候是後驅車還四驅車 Ultra 100/0的時候是前驅還四驅車 那為什麼xDrive你覺得是全時四驅Ultra是假全時四驅?

你根本沒開過結果跟我說要講實際駕駛經驗 我們都有車友實際拿去跟有選運動差速器的S4跑了
誰比較實際?
kkmdti wrote:
小弟自認講的其實才符合車迷認知呀。其實這也是老戰文了。

Quattro Ultra在架構上就是沒辦法作到一般狀態下40/60。
因為前軸是直接連在變速箱上,所以一般情況下「前軸上的動力永遠不可能小於後軸」,
因為「前軸和變速箱間沒有中差或離合器」,只能控制往後軸的輸出要多少,
往後軸的離合器完全接合,在離合器HOLD的住的情況下最多就是前後輸出一樣,
只有在前軸失去牽引力時,後軸才會有多於前軸的動力輸出。
和可以維持平時前四後六的x drive架構就是不一樣~
和誰買什麼材料不代表架構就是一樣的,其實你之前貼的文
內容就已經承認只能往後軸控制了
為Audi講話可以,但是事實還是要顧。

要說一般買家開起來有沒有有感差異,小弟覺得還比較有討論空間。
Quattro Ultra架構真的就是那樣(攤手),很多車迷的眼睛是雪亮的。
這架構說是學x drive,恐怕是把x drive看低了………


單用一個測試數據也是不能說明所有過彎情況的。
小弟雖然不知道這的數據是在什麼條件下測的(半徑多大的彎)。
但肯定是在單一條件下的,單一條件的測試不能反應很多狀況。
小弟的言論是基於實際的駕駛經驗,
和對車子零件的功能作用的基本認知,並沒說什麼特別的。

其它的小弟就不回啦,雖然不能否認有些人只是跟風稱讚。
torsen中差會被車迷懷念和稱讚是有理由滴。
電子式中差沒有不好,只是ultra沒有搞全套,在架構真的就是比別家低階。

最後,小弟自己也沒有因為torsen中差買A5,買的是Haldex的TT。
小弟也認為torsen要配大馬力的車才比較能發揮,以上~。


甚麼時候全時四驅是用扭力分配50/50還是40/60來決定是不是全時四驅 你真的是在亂講亂誤導人
50/50跟40/60都有全時四驅的車 扭力分配跟甚麼全不全時哪有關係

xDrive在0/100的時候是後驅還是四驅車?那跟平常40/60有甚麼關係
不要講錯的誤導別人

照你這樣講奧迪出甚麼TT跟A3也是打自己臉啊 以前招牌都縱置車款
出個橫置引擎的還用跟福斯一樣底盤的車款特色跟賣點又在哪?要跟你一樣講跟過往不一樣的都是假嗎?
這些A1跟A3都是假奧迪應該拔掉四環掛福斯Logo才對 那你買一台假奧迪的車幹嘛?
TT跟過往奧迪招牌的縱置引擎也沒關係啊

我的想法真的不會像你狹隘到這種地步 就很像買賓士的說NGCC都是假賓士一樣
縱使是用跟福斯一樣底盤 零件也有共用 但是掛了奧迪的Logo 奧迪還是會把它各方面調整成奧迪這個品牌應該要有的樣子 絕對不會跟福斯完全一樣

你先搞清楚Ultra最基本的東西 平常是AWD 在大直線巡航不需要抓地力的時候才會變成FWD

我到目前為止真的看到絕大多數說Ultra差的都是像你這種根本沒開過 只憑想像在做批評的人
反而是開過以前Torsen的都說Ultra依然是Quattro 跟過往沒有甚麼太大差別

如果真的這麼母湯沒吸引力 過往那些開過Torsen的像a大會失望會轉買別家
結果Ultra從當初只有A4 Allroad跟Q5兩款到現在越來越多車款連A6跟A7都加入Ultra了

kkmdti wrote:
一般全時四驅車搞平常前四後六主要是維持後驅感,算替操車時增加駕駛樂趣的小配方。
就駕駛樂趣和極限的角度來看,從前四後六的偏後驅全時四驅,
變成前驅為基調的適時四驅,就是減分。前後輸出比例在正常情況下頂多50:50。

Audi傻不傻小弟個人是不便評論,
現在非性能車款用Ultra的確有他的道理,性能車沒用Ultra也是有他的道理。
但過往的Audi即便是一般車型的AWD,賣點之一是縱置引擎全時四驅,改成這樣特色和賣點不見了。
某方面來說就是在打自己臉。愈認同過往Audi成功的人,愈會認為現在的ultra母湯或是沒吸引力。
現在的ultra和其它德系高級車比,雖然就一般人對一般車型的使用情境來看,
使用者未必感受會遜於賓士或寶馬(說好說壞的人都有),
但這樣的4WD架構,在規格上的確是輸給了德系同業。
c系和3系以上,4 matic和x drive目前awd狀態下都可以平常前四後六。
而AUDI在4以上的車系卻開倒退車,當然非過往AUDI鐵粉樂見。

哪個更有吸引力?
小弟認為x drive的出發點,明顯更有吸引力。(恕刪)



最無言的地方是 你們這些開過以前Torsen跟現在Ultra的車主還有奧迪自家工程師都不懂
反而是他們根本沒開過沒碰過Ultra的才懂Ultra是甚麼東西

這個很好笑這個人也是以前B8 A4沒買Ultra之前看評論也覺得Ultra甚麼鬼
就Haldex啊鳥東西 跟以前我的Torsen比就沒有中央差速器啊 照理論就很爛啊 甚麼FWD車

開過Ultra以後:覺得很棒還Feels like torsen
angeric.ch wrote:
這個If不是假設意思(恕刪)
Jimcoco wrote:
目前的操作看起來是進(恕刪)

按S model的教訓來說 有就快買
以後的事都很很難說
fatlee3 wrote:
一般車主應該分辨不出來 50/50 和 40/60 拉

而且市場上四驅車有偏 40/60 的車不多
(恕刪)


我家那台macan 平時是後驅配置....我還真的開不出來(爆死)

其實車重才是關鍵啦....
Aluminum wrote:


這就是科技進步的

奧迪在機械式Quattro這條路上 已經留個完美身影準備功臣身退了

不過我不覺得奧迪開發Ultra Q是為了向BMW靠攏 
...(恕刪)


其實我沒有解釋清楚,我是認為他們的作法造成向xdrive 靠攏的樣子,是一個對消費者觀感的結果

我也覺得他們並沒有想要靠攏,一定是覺得在做得對的事,也許也有內部人員在開發會議上質疑但我們不得而知,但畢竟時代變遷,在各種層面考量下,這個是他們規劃最適的吧

我不解的是為什麼不繼續發展 crown (是否專利到期)甚至是普及化 crown

同樣不解的是 新 NSX 完全沒有本田精神,反而最接近二代目 NSX精神的是R8 RWD 大引擎高轉速NA 後置引擎輕量化...  

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各種irony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