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00139479 wrote:請問,以現在來說q5...(恕刪) 大陸產的Q5只供應大陸本土市場,主打是2.0t 3.2版本會採用進口形式 進口的貌似是匈牙利產的奧迪在大陸市場很吃香,新A4自上市以來就供不應求,Q5必定也會是這種局面,所以應該是不會出口的,而且大陸產VW車系也好像很少有出口
Smoking wrote:每次去大陸出差都看到一堆國產 A6有誰能告訴我大陸國產的奧迪與進口的奧迪品質或耐用度上有差異嗎?blockquote>大陸國產A6L 2009年到目前為止已有9萬多輛 今年肯定超過10萬輛 比BMW 5系 和BENZ E級 的銷量加起來還要多很多 這也說明了奧迪的良好口碑 品質和耐用度與進口的比應該不會差很多
Vincentii wrote:+1一汽奧迪...怎...(恕刪) 大概是06年大陸有了一個政策,要求國產車必須要在尾部打上中文企業名稱,字的大小位置好像都有明確規定 車款名稱可以用英文 當時這個政策引起了很大爭議 不過廠商都乖乖執行了 現在大家也都習慣了一汽奥迪之前生产的车都没有中文奥迪在大陸的開山之作,大概是89年開始在一汽大眾生產,說來也有一個故事,當時一汽引進了克萊斯勒一款發動機的技術和生產設備,同时有意引進國外先進車型,當時跟克萊斯勒談要引進道奇一款車型,克萊斯勒以為一汽既然買了他們的發動機,就只有選擇跟他們合作,於是漫天要價,附帶苛刻條件 這時候,一汽已經開始有跟VW合作,VW瞭解到一汽跟克萊斯勒的談判出現重大分歧,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克萊斯勒那款發動機剛好可以用在奧迪100車型上,於是開始跟一汽接觸,有意跟一汽合作,當時VW關閉了美國一間工廠,一汽跟奧迪談,最後一免費得到了那間工廠的除了人員之外的所有設備(條件是中國3年內要買VW2萬輛車,後來談判降到一萬四千多部,當時中國汽車汽車還是比較稀缺的,剛好有這個需要購買進口汽車的,雙贏結果) 克萊斯勒從此失去了這個機會 N年過後 大陸成為VW和奧迪全球最重要市場, 這證明當初VW的眼光沒有錯 克萊斯勒從在大陸一直沒什麽起色 後來奧迪的對手雙B也開始在大陸生產了,但這時已經為時已晚,距離奧迪進入中國已經有10多年了,奧迪先入為主的優勢至今仍難以打破奧迪的中文標識位置還算不那麼顯眼,也比較簡潔,不算太難看,一些車主也會把中文標識摘掉,再看看大陸國產車的。順便也讓大家瞭解一下大陸有哪些合資車廠,想到的都貼上來了 車型就不一一貼 只列舉其一 部份品牌在大陸有兩個合作夥伴生產不同車型,大部份國外品牌都是和大陸的三大汽車集團合資- 一汽,上汽,東風
有些人逢中必反,抗拒接收對岸新資訊,這種故步自封閉門造車的心態實在不可取.雖然是敵對的國家,但我倒覺得多看看人家的優點沒啥不好~至於缺點就笑笑就好~中國確實是進步了,身在台灣的各位也要多加把勁了!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心態去看別人.語言的部分也是看一次就懂了~大家英文就肯學了,對岸的用語有甚麼困難的?為什麼要排斥呢?
5M WMB wrote:有些人逢中必反,抗拒...(恕刪) 事實上,歷史上的中國使用的是繁體字,去看看故宮的歷史文物就會體認~中國被共產黨統治後,文化大革命那段時間毀了無數文物,更慘的是,施行中共自創的簡體化文字,這等同把五千年中華文字的歷史文化給切斷抹除了,所以正確的是應該對岸該把簡體字給廢掉,改用正統的繁體~而非叫大家去學簡體字~對岸也不是什麼都好,還是有很多錯誤的地方!例如文革的罪惡與人權的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