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Audi新車終於到港,幾乎全部標配ACC了!

重點是,奧迪有想要衝高他的市佔率嗎?
還是繼續維持既有的調調?

fairytale1208 wrote:
增加競爭力的方式不...(恕刪)

Jimcoco wrote:
重點是,奧迪有想要...(恕刪)

按照上禮拜跟自己的業務聊天內容
看起來台奧換了新總經理後應該是大改風格了
從去年下半季到現在都一直在清庫存的做法來看
很可能真的是要改成 以量小為主減輕庫存壓力
然後維持與競品雷同的配備及規格來維持售價(所以以後不會有大減價了.....也不需要東奔西跑比價的感覺....)
同時也透過拉高二手車收購價來維持奧迪的品牌價值(讓二手價不要崩盤)

對想要換車的車主是利多
但對於要入手的車主可能就
litchou wrote:
嗯 所以A3還比golf...(恕刪)


A3 標配的主機就是 VW 的 Composition media 主機 (俗稱 877C)

在 VW 上至少還有 App connect,支援 Car play、Android auto 和 Mirror link。
但是到了 Audi 上就只剩下收音機、藍芽、SD or USB 播音樂檔案等基礎功能 (國外也是一樣,並非特別欺負台灣)

但以台灣賣這種價格來說,其實應該要標配導航機比較合理…起碼有 Car play 等這些功能。
導航功能要不要開放可以用選配來決定。(i.e. 類似 TT 作法...)

(還有一種是吃 SD 卡圖資的中階機,但是台灣大概賣得太少沒有... 這種也是有 Car play 等功能)

跟 GTI Performance 一樣價格的車子。
GTI Performance 是滿配,
A3 卻大概只有 Golf CL 左右等級的動力和甚至不如的配備... 其實很無言。
好歹也給到 RL 左右等級的配備吧...
R9TRacer wrote:250~280萬這個區間的Q5和Macan,以台灣銷售量來看,買Macan的比較多
客群認為280萬值得買Porsche,進而選Macan
...(恕刪)

聽起來Macan很划算,實際上是廠商操作的手法
把配備選滿,這台車已經接近四百萬
什麼都不選,連鑰匙都要手動插入自己轉
可是那個logo心靈馬力就+100批了
Fa1con wrote:

聽起來Macan很...(恕刪)
如果真是這樣也好,才不會淪為跟一些房屋買賣一樣:
開價嚇死人,成交笑死人。


mibro wrote:
按照上禮拜跟自己的業務聊天內容
看起來台奧換了新總經理後應該是大改風格了
從去年下半季到現在都一直在清庫存的做法來看
很可能真的是要改成 以量小為主減輕庫存壓力
然後維持與競品雷同的配備及規格來維持售價(所以以後不會有大減價了.....也不需要東奔西跑比價的感覺....)

javakaka wrote:
A3 標配的主機就...(恕刪)


拿A3來和GIT Performance

當然會覺得GTI 誠意滿滿

但把雙B的A、B或1系列拿來和GTI比

同樣呀

百出頭萬的德國車

VW在台灣訂價是算比較便宜的





mibro wrote:
按照上禮拜跟自己的...(恕刪)


到目前為止還沒聽到說舊換新對原車主比較有利的實例
舊車回收多估你5萬
新車折讓少折給你7萬
如果這樣操作,Audi利潤還多2萬呢!
當然若多估5、只少折3就對舊車主有利

去給他估價時Audi就會問是不是要換新了吧?
剛好收到Audi舊換新邀請估價的簡訊

一定會有人說,你可以先去問單買新車的價
然後呢?
沒用吧! 舊換新跟單買新車時價格,條件不同成交價就不同了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拿A3來和GIT Performance...(恕刪)


你說得沒錯

但問題出在

2B跟VW相比 差距比較大

而且賓士在台灣 光品牌就鍍金 勝過bmw和audi 更不用說VW

bmw 1er是唯一後驅掀背 也是最便宜的ZF8HP車款

這些都讓2B入門掀背 跟golf有所不同 可能也會一起比較 但促使人多花錢選豪華品牌的因素比較多


A3跟golf 真的非常相似 價差那麼大的情況之下 就吃大虧

VAG的底盤調教 DSG TSI 這些golf都有..
從2017/10 A3小改款上市開始統計,到2019/4一共19個月:
VW GTI/R Audi A3 BMW 118i Mercedes A180
19個月總掛牌 1114 685 1481 1579
月平均 58.6 36.1 77.9 83.1


A180去年遇到產品新舊交替,曾經有6個月總共只掛牌11台的記錄,但也有大改之前清倉的動作,2018/3~4掛了449台,
新世代上市5個月,平均每個月掛牌91.8台,倒是跟長期平均的83.1台沒差很多。

BMW 118i過去19個月平均每個月掛77.9台,只算2018整年平均75.9台,也算穩定

GTI/R 過去19個月平均每個月掛58.6台,只算2018整年平均58.1台,
或者扣除19年有IQ drive的只算17 & 18共15個月,平均每個月60.4台,非常穩定

A3過去19個月則是平均每個月36.1台,


假設成本120,

原價150,殺10萬成交價140賺20萬,
改成表價130,殺5萬成交價125萬賺5萬,
打算薄利多銷,請問銷量要變成多少才會驅使廠商這麼做? 要變成4倍,如果成本是110,銷量要變成2倍總毛利才不會下降。

簡而言之,進口車56%的稅金卡在那邊把消費者要付出的錢墊高,總價降的不多但是犧牲的毛利會很可觀,數量未必能彌補回來。

如果你是台灣奧迪,會怎麼訂定A3的價格策略?

加料並且訂價比雙B實惠? 現在就已經是這樣做了,BMW 1和Mercedes A都沒有標配ACC,且價位相同的馬力還更低。

要再往下訂價搶自己golf的銷量? 同一間公司耶我幹嘛自己打自己? 穩穩賣golf錢還是進自己口袋。

說Audi品牌弱勢所以需要與雙B拉開更大價格差異才能搶到市場,這樣的說法合理,
但說GTI超值性高所以A3不好不應該買,這不是A3應該努力的方向,A3要搶的是雙B的市場。

況且市場現實就是配備馬力比A3更少的118i/A180,銷售量還是都勝過GTI,還沒計算120i/A200
就算是150萬等級的車,品牌考量還是比馬力配備重要。

最重要的,台灣奧迪還敢搞2倍引進的量嗎? 操作不慎又回到前兩年的悲劇,又要流血清庫存,客戶跳腳。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