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台灣市場的 Audi 全部標配 Quattro 可行嗎?

Davidchubby wrote:


1. Subar...(恕刪)



就真的沒有什麼人因為什麼驅買什麼車啊。。醒醒好嗎@@
我是有參加奧迪車聚的人,周遭有朋友買雙B,就是沒聽過有多少真的因為Q才選擇奧迪、因為後驅選擇米漿,我們是處在平行世界嗎?

很簡單嘛,全世界奧迪都在賣同樣的產品,如果真的對於台灣市場而言,是產品定位有問題,那麼全世界的市佔率跟台灣的市佔率怎差那麼多?,光想這點就說不過去了。你如果說全世界的奧迪衰退問題,產品線的問題我認同,你的分析也很到位;但如果是只說台灣,產品線問題的嚴重性絕對遠低於輿論不友善的殺傷力。

你說要買奧迪後才會知後勤服務的成效?你是忘了有網路這件事嗎@@,有多少人會在ptt八卦版問?在01問,在知識加問,然後那麼多現有車主分享心得,還有親戚間、朋友間的閒聊,怎麼會不買奧迪的人就不會知道後勤服務的改善與成效??

直接告訴你,我周遭就有三個人本來想買奧迪,然後都是受到周遭人勸阻,轉而買向雙B,那三人是喜歡奧迪的車型,什麼四驅根本也不太懂,投向雙B也不是因為什麼後驅,而親友的阻撓的說詞就是那些我早已說的陳腔濫調。。於是奧迪也少賣掉三台車。。

你真的太打高空戰了,其實大眾的想法遠比你想的low很多。

Lexas在台灣是怎麼起來的?它有強調什麼品牌核心精神嗎,產品線弄得很酷炫?其實就是妥善後勤維修很屌而已。加上新車型又好看。


另外,我要澄清,其實我覺得奧迪近幾年的妥善率進步很多,輿論的攻擊對台灣奧迪來說不公平,我是車主我也都覺得後勤維修有進步。




個人認為除非是性能車款, 否則一般消費者感覺不出明顯的四驅優勢, 但因前驅車早被車壇媒體烙印在"非高級車"的認知框架中, 加上與同集團VW車系的市場區隔, 因此讓Audi擁抱quattro似乎是無從選擇的宿命, 只可惜這樣的驅動系統在亞熱帶台灣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 消費者自然不會因為四驅配備與否而去選擇Audi了...

至於Audi車的妥善率我也認為一直是不錯的, 很多車都是改過了才會修...    
數字!你們說不買 Audi 的,都只是單一消費者的個案,到底是多少人?少了 3 台?就 3 ?別鬧了!

Fatlee3 大兩年前寫的文,我們來看一下內容:重點就是產品線是每個 Local 市場經營者選擇的,如果一開始就是用全 Quattro 大軍來跟雙B的後驅大軍競爭,然後再加入 FF 車系來增加銷售量。

fatlee3 wrote:
D大 您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要認真地搞清楚得做些功課,而且我也認為,要是都幫台澳想好了,那他們要幹什麼? (或是說要他們幹什麼?)

我認為產品和銷售必須針對每個市場特性和環境做
全部 Quattro 這個方向您拿了 美國audi 的表現 和 台灣 蛋捲的成長來推論

我覺得,是可行的

因為雙B 在台的品牌印象深根蒂固,要能夠突圍的確是需要一些特殊的觀點
而 Quattro 本身的確是 Audi 的重心

我覺得這是 Local/經銷商 的 產品線選擇的問題

不論是汽車或是其他產業的產品
台灣是個小島,而人們又愛國外產品
進口的東西非常多
不管去買什麼東西其實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品牌在國外陳列的,跟在台灣陳列的不一樣

這是台灣經銷或是行銷人員選擇的問題

就像前面有人提到 BMW Xdrive (有吧?)
台灣.... 有賣嗎? (請不要有人說真心要買還是買的到.... 對...)

為什麼 BMW 的經銷商很聰明地知道要賣後驅?

因此我想,其實這不是現在的問題,是一開始的問題

早在一開始 Audi 在台上市時,行銷或是這個老闆就不了解如何面對雙B 在台神話
那個時候就應該要先 全 Quattro
等到成功了,再來端出其他產品,再來說我們還有別的也不錯的東西大家來看看

現在要做,不是不行,但是效果會很有限
因為我想 Audi 在台灣的 Qauttro 銷售量,早就已經不高了
這時要大改,反而很多消費者會不爽

而且說真的 縱置的FF Audi 不差


我前文有提到,砍掉重練,這個意思應該不難理解了吧?!

台灣喜歡 Audi 的族群有基本盤,很多人會說就是四千台的量,而最近兩個月都只賣兩百多台

來看看產品線的銷售結構,我也提供 2016 台灣市場的數字一起比較

銷售量數字參考汽車購買指南 2017/2月號的統計資訊,第 89 ~ 92 頁

2016 進口車 Audi 品牌總銷量是 4,485 台,各車系(Sedan、sportback、Coupe 等車型統一以 AX 數字合計)銷量如下:

A1: 389
A3: 1,035
Q3: 518

A4: 665
A5: 142
A6: 657

Q5: 302
A7: 62
Q7: 448
A8: 160
R8:
TT:

台灣市場的產品線有 12 個車系,標配 Quattro 的車系剛好是一半 6個,而其他車系之中,也有 RS/S、Allroad 是標配 Quattro 的,再來就是高階車型或車主選配!

A1 + A3 + Q3 佔了 43.3%,A4 + A5 +A6 佔了 32.6%,剩下的標配 Quattro 車款是 24%

台灣市場 6 個標配 Quattro 車系共銷售 1079 台,這是 Quattro 的基本盤,在去年大幅衰退的情形下有 1079 台!

RS/S 1 ~ 6 + 有搭載 Quattro 的車款,如果高層仔細去看銷售數字,我估在 200~300 之間(RS/S 看 UCAR 稀有車自己加)

2017 Q5 要大改款,全世界 Q 系列都在成長,讓台灣市場的 Q 系列全 Quattro 大軍先成形,會有多少量?1000?

主力轎車款要跟雙B後驅競爭的 A4、A5、A6 再升級標配 Quattro,會有多少量?1000?

跑車款如 TT,在 2015/7/24 發表時,已宣佈" 維持原價標配 Quattro "上市!加上 A7、A8、R8,會有多少量?300?

A7、A8 也沒有進口前驅車型了,砍掉重練的意思,就是趁現在聲勢跌倒谷底之時,用品牌最核心的價值,重新再出發!

Audi 鐵粉很多,絕對不買雙B的族群也有,Quattro 基本盤數字就在哪!只要加強產品線的競爭力,讓銷售數字從兩千多再開始慢慢正成長,不再靠價格戰衝業績,每位 Quattro 車主分享駕馭感受給親朋好友,一傳十,就算只中一,銷量也會慢慢 Double 上去!

讓 1000 台 Quattro 變標配的成本是多少,原廠應該選擇增加成本支出加強競爭力,也不該讓經銷商因價格戰犧牲利潤而虧損,是誰在幫原廠打仗?

這就是讓品牌可以正成長的力量!

奧迪的前驅車因為市場上太多對手加入了,一直沒有正成長,這條路過去幾任代理商,用習慣價格戰了,還是走不通,對品牌是一再傷害,那就換另一條路來增加銷售量!

不要去跟雙B比,他賣他們的,Audi 的銷量看自己的,讓產品線競爭力變強,消費者就會有信心;而銷售量數字要增加,是去搶市場,用 Quattro 去搶前驅車的市場,用 Quattro 去搶雙B的後驅市場!

雙B的轎車四驅產品線也慢慢進來台灣市場了,時間可是不等人的!

以上是個人結合版上車友的意見,可行嗎?答案在每個人心中!







Davidchubby wrote:
為什麼車會賣不掉?

因為消費者認為產品與建議售價不對等,便宜才要買;你認為是價格的問題,我認為是產品的問題,請記得 Audi 是「豪華品牌」!

現在的狀態是很便宜了還是少人買,為何?...(恕刪)



您認為便宜的價格卻沒人買..
促銷價格出來才有銷量..

那不是表示
這個您認為的豪華品牌
在國內消費者的想法根本就不值哪個定價標準吧..

不然
一樣可以反向操作
賣不掉.何不乾脆再提高價格來做促銷?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Davidchubby wrote:
數字!你們說不買 Audi 的,都只是單一消費者的個案,到底是多少人?少了 3 台?就 3 ?別鬧了!

Fatlee3 大兩年前寫的文,我們來看一下內容:重點就是產品線是每個 Local 市場經營者選擇的,如果一開始就是用全 Quattro 大軍來跟雙B的後驅大軍競爭,然後再加入 FF 車系來增加銷售量。...(恕刪)




也難得你還記得

我說過的確是我認為的

但是那是對於如果一開始剛踏入台灣所能進行的策略

可惜很多企業在登陸時其實並不懂當地的市場

因此也不大可能會做出剛剛好的策略來面對競爭,來豎立品牌形象

更多會遇到的是大公司大品牌大企業大主管的自傲

現在我認為前面有許多人都講出很重要的面向

而你說的 Quattro 標配,我覺得是全車系裡其中一個必要的行銷手段

可是必須要搭配其他到位的配套

以及如何區隔 Quattro 和 非Q 車系的價格和定位也很重要

例如: 適宜、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不只是空車、折扣價,還有配備要選對,還應該要有購入後升級配備的方案,都已經是台灣奧迪了,想買個東西還說這個不能在台灣裝,那個也不能在台灣裝,那還要台灣奧迪幹什麼?

例如: 有誠意的保固計畫,記得以前韓國車在美國的妥善率爛透了,人家就是給比市場上更好 2-3倍的保固,用這樣收買人心

例如: 原廠衝業績的奧步應該明文規定不能再有漏洞,最好是把那始作俑者給趕走,不然誰知道你玩真的假的

行銷品牌的方式就不用討論了吧

大家講了一大堆,真正有心的行銷早就寫下來拿去用了

我們就算把這些寫成行銷計劃給台澳看,他們也不會鳥阿
花200萬以上買前驅車,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尤其是買品牌形象次一級的 audi,但如是 quattro,那就另當別論。

還有 audi 號稱科技成分很高的車,怎麼new a4的基本主動安全配備趴在地上,還訂個天一般的售價。

Audi `新`車不差,沒有賣不出的商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價格 ...
銷售有那麼難嗎?
以 a4為例,a40+q+主動安全+內裝幾乎全配=略低於bmw320 售價。 起死回生有望

記住,車子造價遠低於想像。 只要有銷售量,還是噱到爆。

不長眼 wrote:
您認為便宜的價格卻...(恕刪)


買豪華品牌產品的有幾個不同族群,有忠誠客戶,有考量 CP 值的客戶,也有觀望撿大便宜的客戶

便宜的價格還少人買,一是客戶認為產品不對,再便宜也不買;另一是觀望的還在等更優惠的價格

舉例來說,超級市場賣高級的進口食材日本料理壽司:

五點半下班時段要吃晚餐,喜歡新鮮的就直接買來吃,種類很多;考量 CP 值的等到七點再去買 8 折的;想撿大便宜的就是九點才去,看有剩什麼打五折的可以買。

有些人特地註冊帳號上來問菜單,就是在做價格比較,對品牌的忠誠度是偏低的,所以要提升銷售量,必須從培養忠誠的消費者做起。

希望這樣的比喻你能了解!


hb8031 wrote:
銷售有那麼難嗎? ...(恕刪)


當消費者都認為audi是品牌形象次一級的,只有大全配+價格低才勉強會考慮,那audi原廠如果真的用低價來搶那一點市占,真的只會把品牌做到爛掉,長期而言,消費者會永遠認為audi就是比雙B次一等~
靠低價的銷量不可能會好多少!而且品牌形象會更差~

sech328 wrote:
當消費者都認為audi...(恕刪)


<當消費者都認為audi是品牌形象次一級的,只有大全配+價格低才勉強會考慮,那audi原廠如果真的用低價來搶那一點市占,真的只會把品牌做到爛掉,長期而言,消費者會永遠認為audi就是比雙B次一等~
靠低價的銷量不可能會好多少!而且品牌形象會更差~>

我不會這麼認為. 在這個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 任誰都知道1A2B是高級車的三巨頭, 所以如果有人認為1A是次於2B的, 那只能說這人眼光只到台灣, 不到全球, 常識不足.

但在台灣, 就現實面來說 ,這樣的人也不少. 所以人要面對現實, 總要拿出可以讓消費者買單的誘因.

面子算什麼, 先求有再求好!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