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興起查一下 Audi / BMW / Mercedes-Benz 的股價
應該是 Audi AG 沒錯吧,達到 363.50 歐元
再看 BMW (BMWG),21.31 歐元
而 Benz (Daimler Ag.),26 美金
Audi 為什麼這麼高?
在我看來這三個品牌各領風騷,但在股價的反應上,怎麼一個竟超遠把其他兩個拋之在後?
就連福斯 VOWG 也高達 225 歐元
Audi (或是整個 VAG 集團) 是有什麼操作手法嗎?
------------------------------------------------------------------------------
補充:
這議題不是要「戰」
請各位不用圍繞在什麼 XX 情節上
相信在德國,喜歡 Audi 的人也不可能超過雙B的十倍吧
但 Audi 有何能耐,可以讓股價那麼高?
如果說資本額小,所以股價容易高,好像也不是那麼一定...
希望回覆的人,可以針對他們的股價、以及操作手法稍做說明...
Peace ..... 謝謝啦
ozh818 wrote:
在大陸, BMW,賓士, 賣的比Audi差太多了!!
+1 這還真是事實,連「軍」「警」車都是 Audi,
最新的 Q5,在過年前已經於哈爾濱試車,還是亞洲首試。先進口,再國產,賣的嚇嚇叫。
難怪 Audi Taiwan的新加坡總經理說 Audi 口袋飽飽 ....
蕭逝之牆 wrote:
+1 這還真是事實,連「軍」「警」車都是 Audi,
最新的 Q5,在過年前已經於哈爾濱試車,還是亞洲首試。先進口,再國產,賣的嚇嚇叫。
難怪 Audi Taiwan的新加坡總經理說 Audi 口袋飽飽 ....
很簡單,因為VW是“改革開放”後,最早開拓大陸市場的。很早就和“上汽”(上海汽車製造廠)和“一汽”(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合資生產VW和Audi。所以奠定了決定性的先發優勢~~
同一時期進入大陸市場的還有Peugeot,是和“廣汽”(廣州汽車製造廠)合作的,但合作得很失敗……只好退出了大陸市場,待到後來PSA集團痛定思痛,重回大陸時,選擇的合作廠商改成位於湖北省的“二汽”(第二汽車製造廠)。
而“廣汽”後來就跟Honda和Toyota合作了。
跟美系車在台灣的一敗涂地不同。通用在大陸可以說也是創造了奇跡。很早就進入大陸市場,跟“上汽”合作國產化,用心打造Buick牌、Ford牌,也占據了很多市場份額。
bmw在大陸國產化是和瀋陽的“華晨汽車”合作。生產3系和5系,其他依賴進口。
benz是幾大牌里開拓大陸市場最晚的。早期都是安於做進口車,國產化道路也一直不順。後來才和“北汽”(北京汽車製造廠)合作,生產E class。現在亦開始生產C class。
大陸市場雖大,但競爭慘烈的程度是我們很難想象的。成功者的背後,也有像FIAT、volvo、subaru這樣,敗得很慘。所以占據先機、本土化和用心經營,才是大陸市場成功的關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