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役的VW Passat 1.8 TSI已經超過11年了,從去年滿10年就開始物色個人的第八輛座駕,從27年前第一台二手裕隆速利(Sunny)321,從日系(Nissan All New Sentra, Sentra180, Mazda MPV)換到德系,真的開過歐洲車就回不去了。德系開過Opel Corsa, VW Golf及現在的Passat。這次換車時,考慮價格在200萬上下的休旅,再貴也買不起了,列入考慮的有Audi Q3, Benz GLA180, EQA250, BMW X1, Volvo XC40, 比較配備規格後,先刪除了BMW及Volvo,去年五月去賞車及試駕了Q3,感覺馬力偏小,加速反應沒有老Passat來得快,不過年過半百已經不是熱血年紀,開帥不開快,可以接受這缺點,另外車內最醜的部分應該就是那根排檔桿,現很多車都改成電子線傳式了,如果要維持傳統排檔桿,也設計好看一點吧!只能無奈接受。
此外也去Benz展間看了車,GLA有些陽春,選配之後超出預算太多所以放棄,也試坐了純電車,因為電池鋪底,腿部的支撐真的差了些。
最後Audi Q3成了唯一選擇,不過還有SUV及Sportback的車型選擇, Sportback因為斜背,後座頭部空間比SUV略小,但外型實在比較帥,平常一人上下班代步,家人個頭都比我小,連我坐過後座都還行,所以不成問題,為了吸睛的美臀,還是多花了那9萬,另外Sportback比SUV車型多了跑車式轉向系統。


個人是實用派,所以沒有選太多配備及任何花俏取向的選配,也可以控制一下預算,以前買過兩部天窗車,喜歡抬頭看見天空的通透感,開了11年沒有天窗的車很懷念,所以這次加選起來,另外試乘後座時覺得路感有點彈跳,從外觀看總覺輪圈小了一些,所以選配升級18吋鋁圈,希望能提升一點操控性。原廠配備只有倒車攝影,加選了360環景(今年已經變成標配),方便停車及鑽巷子的視野。人人有手機的年代,幾乎上車都有充電需求,後座的USB-C及12V充電座也是選配,當然要選起來。


之前因為疫情及缺晶片的關係,交車都要等很久,所以去年10月就訂車了,還好現役的Passat其實還頭好壯壯,不急著交車,訂完車就忘了這事,車子上線及上船業代有通知,到港後就是領牌、保險、貼隔熱紙等程序,經歷了7個多月等待,終於交車了。

人生第一次買Audi這個品牌,開一天50幾公里的心得分享,跟試駕時的感覺差不多,操控上很容易就上手了,因為排氣量、馬力比Passat差了一些,在加速超車上要保守一些,儀表上可以玩的東西變好多,需要一些時間熟悉適應。女兒坐後座感覺比較晃,我只是開平面道路與高速公路,還沒去跑山路耶,可能是坐轎車習慣了,高底盤先天的缺點也只能慢慢適應它。輪胎配的是米其林Primacy 4,整個車室比Passat安靜,老婆也這麼覺得。煞車的部分,個人在踩煞車的習慣很和緩,乘客幾乎無感,但女兒覺得Q3停下來的時候會點頭,自己倒沒注意,試了幾次煞停,發現無論再怎麼輕踩,停下來的瞬間,身體還是會輕微前傾,似乎是煞車系統的特性。另外Q3椅背比較長,老婆女兒的頭都靠不到頭枕,剛好在懸空的地方,可能需要加個小靠枕,我自己沒這問題。

自己花錢的部分,原廠的腳踏墊很陽春沒有質感,我習慣用橡膠防水踏墊,車內久了比較不會有黴味異味,下雨天好接水,清洗晾乾也容易,所以換了原廠防水踏墊,連行李廂也加了防水墊,價格都好貴,錢都花了,乾脆一次到位。隔熱紙選跟Passat一樣的V-KOOL 40,只貼側窗及後擋,天窗本身就是染黑玻璃,頭頂熱把隔板關起來就好,前擋我喜歡透明清晰感,一直以來都沒貼過隔熱紙。



以上簡單的分享給大家參考,另外現在訂車更優惠(我太早訂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