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運˙這次能夠被抽中NOTE PRO的新品鑑賞會
先上規格表
產品名稱:Samsung GALAXY Note Pro 12.2
型號:SM-P905
廠商名稱:台灣三星電子 (Samsung)
廠商網址:http://www.samsung.com/tw/
螢幕尺寸:12.2吋 WQXGA TFT LCD
螢幕解析度:2560 x 1600
處理器:Wifi/ 3G 版本: Quad A15 1.9GHz + Quad A7 1.3GHz;LTE 版本: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S800) Quad Krait 2.3GHz
作業系統:Android Kitkat 4.4.2
網路:LTE : Cat4 HSPA+ 42/5.76 Mbps;3G : HSPA+ 21/5.76 Mbps
相機:800萬像素 + LED閃光燈;前置 200像素(FHD)
Wi-Fi無線網路:IEEE 802.11 a/b/g/n/ac MIMO, HT80
藍牙:Bluetooth 4.0
儲存空間:32/ 64GB (eMMC) + microSD up to 64GB
記憶體:3GB RAM
電池容量:9,500mAh
音效:MP3, AAC/AAC+/eAAC+, WMA, AMR-NB/WB, FLAC, Vorbis (OGG), WAV
影像:H.263, H.264, MPEG4, VC-1, Sorenson Spark, MP43, WMV7/8, VP8;Recording & Playback : Full HD (1080p)
尺寸:Wifi : 295.5 x 203.9 x 7.95mm;3G/ LTE: 295.5 x 203.9 x 7.95mm
重量:Wifi :750g;3G/ LTE: 753g
一到會場打卡就有送小禮物


體驗會的流程

簡介DM

這次的體驗會場
在雄獅旅行社內湖的營業處所

豐富的餐點



會場的展示布置











這次展場來亂入的SONY投影機

這次NOTE PRO搶掉的是三機一體
整合了小比電、平板、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再一起
增大了電池容量,提高了產品續航力
也延續了之前NOET系列的S PEN、S NOTE
但是在之前的壹些缺點依然未有改進
增大了螢幕及其解析度
讓使用這能夠更方便的做文件編輯
但是外接件便並未一通推出,是一大遺憾
大螢幕,在做媒體柳覽、玩遊戲部分,可以讓爽度大大的提升
但是CPU效能並未同步做提升
S PEN,沒有增加新功能
但是這次多了個線上會議的功能
e-Meeting
最多可以支援˙到20個人,但是應該也要有20個人都使用NOTE PRO
對於之前的NOET I、II、II、10.1、2014,以及PC部分
是否有支援要看後續三星是否要開發了
再者,他還有個搭配的APP
WebEX
只有6個月的試用期,很無言的方案
Remote PC (免費使用2個月)
這個在之前有使用手機或是平板的一些辦公族群
應該都已經習慣用雲端硬碟,或是有相同功能的設備
而三星送的這套也不是永久的,是用到期到也需要做購買
所以應該使用意願會帶大的降低






這次比較吸引人的應該是他的Hancom Office
起出試用,大部分OPFFICE的功能應該都有在裡面了
在簡報部分、剪下貼上、插入圖片影片功能大致完善
在excel部分,基本運算、表格、圖形部分,也大致OK
但是其他比較細節的部分
跟微軟的office是否完全相容、表格會不會跑位
要在等有購買後才能夠做完整的測試




皮套部分有些些新的小設計
可以站立、跟平躺有些仰角
在底部有做2塊小的防滑墊,避免站立時滑動



其他還有些小缺點
皮套正面沒有開洞
在裝上皮套後如果要用相機,會是個麻煩的地方
一定要把皮套翻開
不然像機會拍不到
在這因為12.2吋的大面積,要把皮套翻開的狀態下拍照
真是于宙無敵大(非常的不方便)



還有一樣雜誌、書籍的觀看
將近於A4的大小
觀看雜誌、工具書、小說、漫畫
真的事爽度大大的提升
不用放大縮小左移右挪的
一整頁跟拿實體書本一樣方便
看工具書、課本,做記號做筆記超方便
以前螢幕太小,要寫個字要放大後字寫完在縮小
要看個重點,也要法大縮小來回找
12.2吋的螢幕可以完克這個缺點




大螢幕也並不是所有都是優點
大螢幕也是他的一個缺點,太大了,不方便單手拿
在這還有700多克的重量
長時間拿著,也是個負擔
再來,還有這次像機並未做畫素上面的提升
還是800萬畫素(光圈並未特地標明)
如果出門要用這個拍照,可能要有所斟酌
通訊協定有支援到LIE
但是在台灣不知到哪時候可以用的到
這個就不是我們能夠去設想的了
其他的GPS定位速度,很抱歉沒有時間做測試
但是這麼後期的產品,應該不會差到哪離去
wifi、藍芽,這些在現在應該都屬標配了
不在做測試
最後,附上測試軟體測出來的數值






後續有其他資料會陸續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