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O88 wrote:
你去蝦皮打 hdmi(恕刪)
蝦皮的價格其實不能做參考,畢竟列出來的都是單一做HDMI in/out控制的功能。
而且,很多都不能算是正規軍...不知道有沒有認證,軟體是否有寫得到位,不侵權。
不過你們認知基本上沒錯,單就增加硬體功能來說沒有多少錢。
先不討論平板的大小設計以及內部板子的設計空間,只要平板的SoC有支援輸入的Scaler功能 (就是訊號進來能處理成正常比例大小/解析度的輸出),增加一個HDMI-in的功能其實不會花太多錢。
主要的問題,就我目前想得到的來做解釋:
電氣設計
增加一個HDMI-in的端子,不是只是單純的加上一個插槽。
從這個插槽,回路工程師必須想辦法拉很多線去連結到SoC或是供電端
* I2C sCL
* I2C sDA
* 供電
* 接地
* Hot Plug (隨插隨用)
* etc
一般的平板SoC可用的pin都用差不多了,就算有多出來pin可做HDMI-in端子,這也勢必著要從現有回路找地方賽這些進去。大部分的情況下,這勢必著要去修正現有平板必須功能(相機,各種感應器,觸控,etc)的回路。
而這個動作,不是1-2天畫個線就可以完成的。
這中間還要考量到線路間電磁波的干擾。
如果不透過SoC來做這個功能,那勢必就是要有一個獨立的Scaler板子來做這個動作。
軟體設計
有了HDMI端子,就要考慮CEC, HDCP內容保護等等的軟體設計。
還有如何從平板模式切換到輸出模式,隨插隨用時訊號的處理。
完成了還要Debug,而這個對軟體工程師來說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特別是HDCP內容保護沒有搞好,這個嚴重的話是會吃上官司的。
認證,權利費
以一般正常的品牌來說,認證費用少不了。不同的規格以及產品,認證的費用也不同。
平板我不清楚,單就一般顯示器的HDMI認證,一個系列/機種的費用大約落在6000美金左右。
認證過後的產品,一台的權利費為0.04美金。
認證
市場現實面
您大概也知道,以前就有這樣的產品,也賣得不好。
很大一個原因也就如很多人說的,這個需求算是小眾的。
為了達成這樣的功能,雖然可量化的成本增加不多,但投入的非量化資源卻不算少。
而這些投入的資源,並沒有辦法帶來太多的銷售回饋。
更何況,同樣的功能有許多第三方APP可以做為替代方案。
(APP的不穩定不是平板品牌商的問題,他們也不需要為此傷腦筋)
大部分的平板定位就在於簡單,方便,快速的使用。
多增加這項功能,對於大部分的消費者來說是不需要的。
加上此方式使用是雙重耗電,平板也沒有大多少,更無法體現平板的實際功能,消費者體驗反而是減分。
產品的設計,其實加法設計不見得是比較好的。
當然,您要的這個功能還是有它的市場存在。
很多APP還有portable顯示器,其實就是在吃這一塊市場。
在手機越做越大的情況下,平板也有越來越大而且功能越來越接近小型筆電的趨勢。
Type-c急速普及,DP alt mode的需求增加後,未來市場可能會有變化也不一定。
garygarykun wrote:
蝦皮的價格其實不能做參考,畢竟列出來的都是單一做HDMI in/out控制的功能。
而且,很多都不能算是正規軍...不知道有沒有認證,軟體是否有寫得到位,不侵權。
不過你們認知基本上沒錯,單就增加硬體功能來說沒有多少錢。
先不討論平板的大小設計以及內部板子的設計空間,只要平板的SoC有支援輸入的Scaler功能 (就是訊號進來能處理成正常比例大小/解析度的輸出),增加一個HDMI-in的功能其實不會花太多錢。
主要的問題,就我目前想得到的來做解釋:
電氣設計
增加一個HDMI-in的端子,不是只是單純的加上一個插槽。
從這個插槽,回路工程師必須想辦法拉很多線去連結到SoC或是供電端
* I2C sCL
* I2C sDA
* 供電
* 接地
* Hot Plug (隨插隨用)
* etc
一般的平板SoC可用的pin都用差不多了,就算有多出來pin可做HDMI-in端子,這也勢必著要從現有回路找地方賽這些進去。大部分的情況下,這勢必著要去修正現有平板必須功能(相機,各種感應器,觸控,etc)的回路。
而這個動作,不是1-2天畫個線就可以完成的。
這中間還要考量到線路間電磁波的干擾。
如果不透過SoC來做這個功能,那勢必就是要有一個獨立的Scaler板子來做這個動作。
軟體設計
有了HDMI端子,就要考慮CEC, HDCP內容保護等等的軟體設計。
還有如何從平板模式切換到輸出模式,隨插隨用時訊號的處理。
完成了還要Debug,而這個對軟體工程師來說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特別是HDCP內容保護沒有搞好,這個嚴重的話是會吃上官司的。
認證,權利費
以一般正常的品牌來說,認證費用少不了。不同的規格以及產品,認證的費用也不同。
平板我不清楚,單就一般顯示器的HDMI認證,一個系列/機種的費用大約落在6000美金左右。
認證過後的產品,一台的權利費為0.04美金。
認證
市場現實面
您大概也知道,以前就有這樣的產品,也賣得不好。
很大一個原因也就如很多人說的,這個需求算是小眾的。
為了達成這樣的功能,雖然可量化的成本增加不多,但投入的非量化資源卻不算少。
而這些投入的資源,並沒有辦法帶來太多的銷售回饋。
更何況,同樣的功能有許多第三方APP可以做為替代方案。
(APP的不穩定不是平板品牌商的問題,他們也不需要為此傷腦筋)
大部分的平板定位就在於簡單,方便,快速的使用。
多增加這項功能,對於大部分的消費者來說是不需要的。
加上此方式使用是雙重耗電,平板也沒有大多少,更無法體現平板的實際功能,消費者體驗反而是減分。
產品的設計,其實加法設計不見得是比較好的。
當然,您要的這個功能還是有它的市場存在。
很多APP還有portable顯示器,其實就是在吃這一塊市場。
在手機越做越大的情況下,平板也有越來越大而且功能越來越接近小型筆電的趨勢。
Type-c急速普及,DP alt mode的需求增加後,未來市場可能會有變化也不一定。
沒那麼複雜,其實要作的也就是類似於電視、電腦螢幕那樣而已。
試想,電視後面不是都有很多輸入接口嗎?當多個設備同時接入時,由電視開機偵測,或是我們用搖控器切換訊號源。
而平板的螢幕與主機,其實也就一條排線連接的,故其實可以在此想成如同電視與機上盒的關係,那只要在螢幕上作訊號源的切換迴路,然後作個開換開關即可達到如上面說的效果。
作法其實不難,但終究是要設計成本,然後也真的沒啥市場…
先瞭解外接的觸控平版螢幕。再瞭解白牌廉價平版,這兩個幾乎是差不多錢的。
也就是說Hdmi in輸入的模組成本跟平版的機版差不多,
5000的平板+5000的螢幕合體變成8000你會買單嗎?
另外還有耗電問題,手機和筆電輸出訊號後,是靠螢幕的電力去放大訊號的,那也是個吃電怪獸。
用外接觸控螢幕的時間和白牌平版去比較就知道了,為什麼作為一個單純螢幕功能,卻會比平版使用時間還短?
外接螢幕不接電源的情況螢幕和手機都會耗電的非常快!
訊號沒有優化,現在主流的無線螢幕輸出就更明顯了,吃電又發熱。
所以只有高單價商品玩得起那種價差,但是別看iPad、Surfce、Samsung平版賣那麼貴,他們其他硬體用的好,價錢也是壓得很勉強的,雖然相信貴個3000多個hdmi in一樣有使用者會買單,但是他們行銷如果覺得不划算就不會作。
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樓主的夢顯會實現,我一直有在觀察外接便攜螢幕的市場,價錢掉很快+規格升很快,應該很快的成本就會降到可以隨機加入這個功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