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政令宣導一下不管你要「嫁尬」或者是「嫁寡」還是「嫁孤兒」都不應該被貼上任何標籤,語言最終極的目的就在於溝通,你講的我聽得懂、我瞭解就行了。口音與方言的發生本來就是在語言蔓延的過程中一種必須生存而因地制宜的必要歧異,它基本的功能還是在維護這個語言的活力與流動性。更何況語言本來就是不斷在變動流動的,在政治權力沒有介入之前,原則上沒有一個(也不需要)固定的、標準的發音方式。舉個例子,就算在英格蘭,北方猴子與南方佬也從來沒在口音上達成什麼協議過;更別說不同國家的威爾斯、蘇格蘭與北愛了。但是我個人還是偏愛「嫁孤兒」比「嫁寡」多些;不過日常溝通都還是說「嫁尬」,不然那就失去了語言的功能了。
蠻有趣的接握兒、皆寡兒、家寡兒、佳尬..都有聽過有人講我比較好奇是積架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好像跟原文品牌比較難搭在一起,還是本來就沒有關係?Jaguar的手工精品時尚感十足,當年差點就買下去了..好車好車..
t8f wrote:我比較好奇是積架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好像跟原文品牌比較難搭在一起,還是本來就沒有關係?Jaguar的手工精品時尚感十足,當年差點就買下去了..好車好車.. 台灣有些車的名字是從 "香港" 來的就像 BMW 叫寶馬 (是從 BIMMER 來的)
ericjiang wrote:沒錯沒錯~ 還是...(恕刪) 你太誇張了,還踐踏文化咧,只不過是文化上的差異,一樣的字母在不同語系念法也不一樣,Ronaldinho台譯小羅納度,你知道他名子正確的念法嗎?有人念羅那丁荷,羅納狄尼奧....但是葡萄牙語的R發音是[h],正確念起來是:吼哪吉紐,念對很好啊,念錯也沒什麼,大家怎麼叫就跟著叫囉,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