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連假那時回我家,陪我媽逛了一圈傳統市場
看起來現在好像比較多是有閒暇時間的人,比較有辦法到傳統市場逛逛
像是長輩、退休族、全職家庭主婦……等,年輕人比較少見
以我自己居住在外地工作的情況,平日下班時間有時真的都很晚了
早市、黃昏市場基本上都跟我無緣
大概只剩下超市為主,可能還要稍微避開尖峰時段,不然排隊結帳會等很久
不過我發現,現在的超市選擇,似乎不像以前那麼多了
大部分就營業到23:00最晚,有時候22:30左右進去買個東西、小逛一下,就會覺得很有壓力
一個逛得太入神,就會聽到晚安曲……
還好現在還有24小時超市,要買起來就比較方便一些
那如果是量販店,東西的選擇是真的多很多
但通常一次進去以動線移動來算,大約要1小時以上才能出來
所以以我來說,大概也只能選擇假日去逛,但就很容易遇到人擠人
綜合下來,我個人最喜歡買食材的地方會是超市,而且是24小時那種
其次才是量販店和傳統市場
很好奇現在一般大家的生活型態,是不是也都差不多這個樣貌?還是有其他的購買習慣呢?
大賣場都是叫工讀生隨便管,所以Costco討論區很多人都說不要買Costco新鮮蔬果,前陣子Costco進了一堆大西瓜,非常便宜但管理也非常差,外表不易看出好壞,有些人買回家就氣爆了,看討論內容真會讓人笑到暈倒

好市多又有「西瓜命案」!他扛回家秒自爆 過來人嘆:有夠臭
張莫莉 wrote:
綜合下來,我個人最喜歡買食材的地方會是超市,而且是24小時那種
其次才是量販店和傳統市場
很好奇現在一般大家的生活型態,是不是也都差不多這個樣貌?還是有其他的購買習慣呢?
看到這最後一段,
覺得自己開始學開伙時跟你買法一樣,都就近跑頂好(現在改小家樂福)、美廉社,
買一些簡單生鮮,一些像是蚵仔、炒牛肉(已經切好)、各種不同青菜、雞蛋等等;
偶爾甚至若剛好去到大型全家超商,有賣一些生鮮那種店,
也乾脆順手買青菜。
偶爾,會跑一趟比較遠的傳統市場,
特別去買超市買不到的特殊東西(例如做滷肉飯的細碎肉),
那就會順便買秤斤賣的雞蛋,以及一大袋的地瓜之類。
傳統市場賣的明顯比較便宜,而且選擇性明顯更多,
同價格買到的青菜都比較大把,
但是有時會比較沒那麼乾淨就是了,
綠色青菜就多半都很新鮮,有洗乾淨但沒有特別處理(例如去根鬚)。
(我的經驗)
-
不過,
大型量販超市裡常常有驚人價格的生鮮量販物,
有過一段時間很愛買大潤發的一個魚塊(尾段),
他那個是魚的尾段冷凍一塊一塊賣,
每次都專程去買一大袋回家。
總結一個心得,
跑超市買菜:不必太擔心品質以及大部分要動刀的食材,因為幾乎都處理好可以直接烹飪的食材;
跑傳統市場:要是買些稱斤論兩的魚或肉,多半都是要動刀,或者請老闆幫動刀。
除非是像我經常買的滷肉(碎肉),那個就必須是請肉商的機器先絞好;
有時候肉商老闆會有點抗議,說是絞那麼碎機器的刀會壞@@,
既然是絞肉機,不就是要絞成碎肉用的嗎?
我是蠻不理解的就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