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大、不飽滿、標示日期若不是今日或昨日,我不考慮買。
PS:今天是2018年8月2日,您到附近頂好超市看一下生鮮區,應該都可以找到150g的包裝東石鮮蚵,每包65元。
頂好的是標示東石,保存期3日,所以是新鮮這應該沒問題。
但是,只要受熱太久,蚵肚一定縮小!(蚵肚最鮮美的肚子部分)
所以我以前都是濃湯做好,調味都確認調好,然後一定先關火才放蚵,目的讓蚵只燙到大概8分熟,而且還要趕緊吃才會完美,因為即使關火後用燙的如果沒有趕緊吃...一樣會縮小


你可能會說要裹粉,但是...
不論有沒有先裹地瓜粉、太白粉再燙,結果都一樣,只要受熱時間一長都會縮小,所以我猜裹粉只能說是一種稍微緩和的用途。
於是我學會終極的解法如下:
養成了另一種習慣,裹不裹粉都得先單獨用煮好的熱水燙到5~7分熟,馬上撈起放一邊,然後湯燉好放到可以直接食用的溫度後再把預先燙過的鮮蚵倒進來,這是我目前能確保絕不縮小的解法,做湯也好、做三杯也好,全都這樣搞,這樣吃起來就很讚。
照上面的作法,保證鮮蚵100%不縮水。
只是..奇怪我們鮮蚵都外銷日本了,為什麼熟透都會縮水?常常真的縮很大,有些縮完甚至蚵裙都比蚵肚大了~_~。
關於網路上名廚的教學:
我看台灣一些名廚的鮮蚵料理影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幾乎所有台灣的料理影片都會強調料理鮮蚵避免縮水,然後一年多來我就養成這種觀念,鮮蚵料理的過程不管怎麼做就是要避免縮小。
然而然而,妙的是..
自從我開始看老外的料理法,我就覺得會縮小是台灣鮮蚵的特徵,看了不下20支老外的鮮蚵料理,沒有人在談避免縮小的,而且還有做湯的一開始爆香就把鮮蚵一起炸過才倒牛奶做成湯的,料理好還是沒看到有在縮小阿

(罐頭的蚵後來我多看了一些資料,確實如網友回應是熟的比較多,所以原發資料我把罐頭的去掉了,這有點誤導,真抱歉@@。)
看看這支,料理完煮熟透還飽滿,若用台灣鮮蚵我覺得辦不到:
人家的蚵生煎過都好肥美.................
當時我看他煎奶油就把生蚵到進去,那時候我就覺得特別了。
可在youtube搜尋oyster stew多看幾支影片,不論大廚還是小廚或者是家庭主婦,真的我好像沒有看到老外的食譜在談避免縮小的,幾乎每個影片都煮到全熟,然後都沒看到像台灣蚵在料理前有拇指指甲大,料理若熟透的話都縮小到像小拇指指甲的。
oyster=生蠔
stew=燉煮
也可以只搜oyster,我加上stew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看到煮到熟透的料理方式。
為什麼會這樣?
是品種問題呢?還是養殖時間問題?
阿因為台灣名廚的影片都會教要避免縮小,所以我猜不是我買的來源不對,如果您買的鮮蚵不容易縮小,拜託通知一下去哪裡買..。
請不要歪樓討論什麼買蚵時買大一點的、料理方式要改,想討論的重點是為什麼台灣的這麼容易縮小,過去10年來所有台灣廚師的料理影片都在談論鮮蚵就是要避免縮小,對比一下老外的料理就沒看到在避免的,人家的料理過程也沒有在討論要預防縮小的,起碼不會像台灣蚵燙太久尺寸會從大拇指第一節變成小指指甲這麼誇張,一年多來我是屢試不爽。
到底標示台灣產的鮮蚵料理時要避免縮小,是什麼原因阿?
上面這行是這個問題的重點。
為什麼會發現有這問題想弄清楚?
因為台灣名廚烹飪台灣蚵會討論到預防縮小,但是老外都沒談,非常簡單的問題。
====以上是我原文,以及去掉過誤導觀點的原PO文====
這個發問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把容易誤導的部分刪除了。
=============================
以下是覺得可以參考的、有幫助的觀點回應(我慢慢整理更新):
16樓: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2&t=5531253&p=2#69557023
22樓: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2&t=5531253&p=3#69559933
27樓: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2&t=5531253&p=3#69568016
37樓: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2&t=5531253&p=4#69571588
54樓: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2&t=5531253&p=6#69599050
==立場表明==
我個人絕對是站在支持台灣,支持MIT的立場在做台灣人,我甚至不推薦台灣人推薦國外商品,我不愛台灣錢出走到海外。
但是,我也實事求是,真的有比較圓的國外月亮,只要沒有差很多$,我還是會願意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