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這種鍋子材質好嗎?

今天才HOLA看到的

請問這種鍋子材質好嗎?

請問這種鍋子材質好嗎?

請問這種鍋子材質好嗎?

義大利產
價格2000左右
不知道材質好否 耐用否?
是否容易刮出痕跡?
是雪弗龍的材質嗎?
2015-01-23 14: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鍋子材質

mr.獅;:彘 wrote:
今天才HOLA看到的...(恕刪)

請問雪弗龍是?雪鐵龍與鐵氟龍的綜合體嗎?

不沾鍋基本上在怎麼變來變去,重點還是在於不沾的那層鐵氟龍,
只是這部沾鍋強調的是礦物石增加不沾層的附著性,
這點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

撇開這個問題來說,最後這鐵氟龍不沾層,經過長時間使用後,
還是會剝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henryblue wrote:
mr.獅;:彘 wr...(恕刪)


Hahaha
抱歉抱歉 對專有名詞不熟悉 :-P

我希望買個不會太重的鐵鍋
但是鐵鍋似乎沒有輕巧的可能
看到有日本製的石什麼鍋
好像不錯
不知道您推薦嗎

mr.獅;:彘 wrote:
Hahaha抱歉抱...(恕刪)


我比較推薦陶瓷的不沾鍋
畢竟鐵氟龍鍋加熱到攝氏163度以上時還會釋出四氟乙烯、四氟甲烷等毒物
而陶瓷就沒有這種困擾
順帶一提:假牙也是陶瓷XD所以很OK的材質
mr.獅;:彘 wrote: 希望買個不會太重的鐵鍋 但是鐵鍋似乎沒有輕巧的可能 看到有日本製的石什麼鍋
好像不錯 不知道您推薦嗎...(恕刪)
分享一下, 真正的 "鐵鍋" 或 "不鏽鋼炒鍋", 都不輕。 所以, 我放棄買給家中女生們使用。 但"鐵氟龍"塗層的困擾是, 哪一天開始在塗層有裂縫或細洞時, 肉眼/目視查得到??

本來想找一個, 營業用的"鐵鍋" (36cm直徑), 鍋身約 300g ~ 500g重, 其#1 => 似乎不易保養, 炒菜用過後, 還要抹油護膚..???!! 其#2, 據聞 (未證實) , 真正的 / 正港材質鐵鍋, 不適宜用作炒煮~ 酸性食材料理 (e.g. 蕃茄 / 檸檬 / 蘋果..); 其#3, 也真的找不著其他較具知名而能信得過的鐵鍋品牌...
另外, 知名品牌 : "x媽牌, 鑄鐵鍋", 鍋身也偏厚重。 這幾點似乎又跟我家人不喜油膩廚房空間及空間有限的廚房有衝突~

之後, 幾經折衝反覆思索之下, 洶洶地給它, 購入"米 x可,『奈米溫控瓷化鍋』" (現正宅配運送中)。

關鍵原因, 鍋柄與鍋身連接處, 有顆[圓突狀溫度顯示圈], 藉此顯示鍋身的溫度已達到足夠熱到可以讓煎 / 炒類食材放入鍋內。
對我們這些"非~ 中國廚藝學院畢業者", 較能直覺地掌握鍋身的熱度, 方便炒菜 / 煮菜。

如果, 哪一天被我親友的那位總鋪師阿姨知道我作此選擇 (買到這麼價貴的炒鍋, 有必要嗎???!!!), 可能被她數落一番哩 ...XD~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splendors wrote:
分享一下, 真正的...(恕刪)


真的 都不輕巧

我現在的想法是
用康寧的 玻璃炒鍋 對身體應該最好?


不然就是 買法國TFAL的 法國製
一出現刮痕 就丟掉
目前都是用木製炒炳 不用矽膠塑膠跟鋼的
mr.獅;:彘 wrote: 真的 都不輕巧...(恕刪)
認同 / +1票。 而且, 部份網友們似乎是專長於餐館業或廚師身份類的, 回應一般家用炒鍋的價位時.. 大都直呼~ 坊間那些帶有"合金" / "陶瓷" / "奈米" / ...., 動輒是千元 NTD 以上, 彷彿貴到離譜。


mr.獅;:彘 wrote: 我現在的想法是 用康寧的 玻璃炒鍋 對身體應該最好? ...(恕刪)
玻璃炒鍋 , 質地較輕量???


mr.獅;:彘 wrote: 不然就是 買法國TFAL的 法國製 一出現刮痕 就丟掉 目前都是用木製炒炳 不用矽膠塑膠跟鋼的...(恕刪)
每一家的廚具在使用/清潔/擺放需求及處理方式皆有所不同。 e.g. 敝人家中有竹鏟, 一般使用竹鏟在於適合不耐金屬敲擊鍋面的鍋具; 但有時家人偶或慣用在逐一添菜料入鍋時用鋼筷攪拌 (台語, 喇一喇)或隨手用大湯瓢把鍋底或鍋壁的沾附菜渣刮乾淨

可能, 我們家中料理習慣皆屬於"不及格大學士"等級。 但不見得,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是如此..

B.T.W, LDS~ 敝人也曾見識過某位大學副教授的師母所擁有的歐式開放廚房 (約20坪空間, 粉大吼), 她的開放廚房的兩面牆壁掛放著整齊有緻的銅製廚具 (鍋 / 碗 / 瓢 / 盆 / 叉 / 匙 ..), 一應俱全, 全是直接下訂由德國空運寄回台灣的正港用品。 師母她從未使用過架上銅具用品, 僅作品味展示。至於真正有使用的上手廚具, 作菜用過之後皆置放通風空間良好且兼具臭氧殺菌的下腳櫃(2 ~ 3層)及抬頭櫃。

所以, 應由您評估您自家的操作使用習慣, 畢竟您我及大家都希望一家子吃得安心又健康。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我這個電視兒童

來問說 大金陶瓷 不沾 是 怎樣 的塗層 ?

雖然 韓國 白色 陶瓷 鍋 很多種 ... 但 ... 絕不能炒咖哩

法瑯 我不知道 ... 以前 的 法瑯 一樣 會 掉

倒是 問過 網兄們,台灣 怎麼 沒出 陶瓷 炒鍋 或 陶瓷 平底鍋 ?

看來 台灣陶瓷科技 還有 一些 可 研究的地方

啊如果要 石 ...

買個 石板 烤豬肉 的那種 石板 可不可以 ?

裂了就換一片 石板 即可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我這個電視兒童 來...(恕刪)
嗯~ 您這些自問自答... 有難到我~ 下一位...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splendors wrote: 每一家的廚具在使用/清潔/擺放需求及處理方式皆有所不同。...(恕刪)
今天已入手,


檢視外盒包裝, 以為尺寸規格有誤,



掀開外包裝盒, 其內就是 : 炒鍋包裝盒,



再度檢視炒鍋包裝盒的相關標示, 正確 : 39cm 尺寸,



除氣泡袋包覆紮實外, 盒內還有多塞幾張舊報紙作為固定內容物之目的,



暫時先移開鍋蓋, 檢視鍋身內層, 還有一張說明標示紙, 在太陽光下, 鍋面顏色並非不鏽鋼色,



移開說明標示紙, 露個臉見公婆啦~ 口徑 39cm, 根據敝人蒐找此款型的鍋身重量規格, 大約 1.517 KG (不含鍋蓋), 空的鍋身重量對我這類娘泡一族, 有給它重手, 單手抬起空鍋身尚可接受,



檢視鍋身背面,



拉近, 檢視鍋身背面底部的字樣,



移至室內, 在白晝燈光下, 檢視鍋身背面底部的字樣,



就是這顆, 溫控顯示 (2段);



考量到家人皆非專業級作菜, 或許有利於~ 煎 / 煮過程當作不沾鍋面之參考,



這款型炒鍋的廣告描述, i.e. (也就是) 等鍋面熱到顯示變黃時, 雞蛋或鮮魚可以下鍋煎???!!!



檢視鍋身的一端提把, 單耳,



檢視鍋身的一端提把背部, 單把,



要購入這款型之前, 已有量測過家中的水槽寬度, 幸好能塞入 39cm寬的鍋具, 至於把柄部份... 算啦~



照著這張指示說明, 已完成 : 新鍋使用前之處理程序, 順便將擦乾的鍋身內面, 用紙巾沾些食用油抹勻表面一次;



就醬, 今晚試試唄 (週六 / 在家用餐時間)..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