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威寶麵包機DIY維修改裝經驗

http://lupo1069.pixnet.net/blog/post/35946316-%E5%A8%81%E5%AF%B6%E9%BA%B5%E5%8C%85%E6%A9%9F%E7%B6%AD%E4%BF%AE%E5%95%8F%E9%A1%8C~%E7%B6%93%E9%A9%97%E8%AB%87

我的威寶麵包機是BM1129也出現跟上面一模一樣問題,星期五壞掉推測是跟洗衣機類似的問題是傳動皮帶斷裂,想要自己拆下來後去買皮帶來DIY更換.

拆的過程:
拆下底座四根螺絲發現還分解不開來,因為星期六威寶公司沒人接電話,所以下決心自己拆全部,後來發現連外鍋底部的八根螺絲也要拆掉就可以上下分離,接著再拆底盤的六跟螺絲就可以看到皮帶.

但是拆開發現不是皮帶斷裂而是皮帶鬆脫,而且仔細看是因為軸套磨損造成軸心偏移而鬆脫.

這種轉動的東西怎麼會是使用軸套來支撐軸心呢?實在是設計不良!

拆下軸套自行升級成兩個軸承來解決(因一個軸成厚度不夠,軸承行老闆建議用兩個,但我裝後上覺得用三個會比較剛好),希望這次能撐久一點.



威寶麵包機DIY維修改裝經驗
威寶麵包機DIY維修改裝經驗
威寶麵包機DIY維修改裝經驗
威寶麵包機DIY維修改裝經驗
威寶麵包機DIY維修改裝經驗
威寶麵包機DIY維修改裝經驗
威寶麵包機DIY維修改裝經驗

心得:
雖然我家威寶麵包機使用頻率高(去年十月到現在用了四包十公斤裝的水手牌強力粉,零買的不算),不過發現這種設計上關於耐用度的問題後,
下次還是選擇日系品牌應該比較不會遇到這種會影響耐用度的問題.
2014-08-24 19:27 發佈

cnn wrote:
雖然我家威寶麵包機使用頻率高(去年十月到現在用了四包十公斤裝的水手牌強力粉,零買的不算),不過發現這種設計上關於耐用度的問題後,
下次還是選擇日系品牌應該比較不會遇到這種會影響耐用度的問題


我也用過這一台,麵粉量過多就會這樣,
這種大陸機不會再買,用料很差,好市多也改型號,不過我看也是類似架構。

我已經升級台制攪拌機。
麵包、饅頭、水餃通通都可以做。

哪個攪拌鍋中的軸心才是大問題,我換過一次內鍋。
做的多還是買攪拌機比較好
我買一台用兩年就修傳動皮帶
後來內鍋軸心轉太多次造成密封不良
最後以五折價賣掉
一星期也才做一次
這樣也能壞
而且內鍋超貴要1200元
現在我清醒了
這種東西零件小容易壞
乾脆買機械式攪拌機用烤箱自己做

伯爵紅茶 wrote: 我也用過這一台,麵粉量過多就會這樣
.......................
哪個攪拌鍋中的軸心才是大問題,我換過一次內鍋。


拆下來也發現有很多黑色的粉末應該不是鐵屑
看到回文後
加上最近老婆也說內鍋會漏

下次再來研究怎麼換哪個攪拌鍋中的軸心吧!

cnn wrote:
拆下來也發現有很多黑色的粉末應該不是鐵屑
看到回文後
加上最近老婆也說內鍋會漏


應該是內鍋要掛的前兆,

我經常使用550-580g的的麵粉加上水分後接近1000g
可能是因為這樣被我操壞。

所以我後來直接買落地攪拌機12L 小林的

cnn wrote:
心得:
雖然我家威寶麵包機使用頻率高(去年十月到現在用了四包十公斤裝的水手牌強力粉,零買的不算),不過發現這種設計上關於耐用度的問題後,
下次還是選擇日系品牌應該比較不會遇到這種會影響耐用度的問題.



筆記

我 5 月 至今已經作超過 100 個了~

最近麵包成品, 有酸味, 不清楚是不是跟這個攪拌功能有關係??
jimluogh wrote:
筆記我 5 月 至今...(恕刪)


應該是其它麵粉或酵母的關係

後來只剩下內鍋軸心間隙越來越大,會有漏下的麵粉被燒焦

jimluogh wrote:
我 5 月 至今已經作超過 100 個了~
最近麵包成品, 有酸味, 不清楚是不是跟這個攪拌功能有關係??



應該是水溫的問題,一回合打完麵粉溫度要低於27度。
鹽巴份量不要低於1%麵粉量

如果可以取出來發酵是比較好,因為打完之後馬達溫度過高。
基本發酵溫度過高會有酸味。因為有醋酸菌太多
伯爵紅茶 wrote:
一回合打完麵粉溫度要低於27度。


這兩天有發現, 秤好像敏感度變低, 0.1g 有時直接跳到 0.5g 不清楚是不是這樣多放了很多酵母粉

目前減低... 酵母粉的量觀察看看~


cnn wrote:
軸套磨損造成軸心偏移而鬆脫.


我目前往下看過去, 被擋住了, 看不到最下方軸的位置, 請問是不是手下去搖, 只要完全不會晃動就是代表目前沒有問題??
jimluogh wrote:
這兩天有發現, 秤好...(恕刪)


換了秤吧吧,這種電子有最低起算值。要買有0.1g的單位
小份量的製作,量測要精確一些


但是酵母粉多並不會發酸。
溫度過高導致過發、還有雜菌滋生。

基礎發酵就是要在28度之下進行發酵。避免其他菌跟酵母搶地盤。
酸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長時間發酵過酸。一種就是其他菌種太多發酸。

發酵就是產生二氧化碳與酒精。二氧化碳雖然會酸性。但是這種酸與吃起來的酸不同的。

汽水也是二氧化碳水,但是不會覺得酸口。

酸主要來自醋酸桿菌. 類似醋.

有些是乳酸菌,乳酸菌味道類似養樂多的酸。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