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強烈質疑, 真有所謂的"北部粽"嗎?

從小到大吃過台灣粽,湖州粽,廣式裹蒸粽,....;一直到北濱公路石門劉家肉粽才出現用"粽葉包油飯"的所謂"北部粽"

是小弟孤陋寡聞嗎?還是傳統上真的自古就有所謂的"北部粽"--(以粽葉包油飯再蒸熱)的作法?

2014-05-21 16:3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北部粽
印象中 南部粽.北部粽差別
只是在煮的方式 一個用水煮 一個用蒸
sincostan wrote:
印象中 南部粽.北部粽差別
只是在煮的方式 一個用水煮 一個用蒸


北部粽的糯米會先炒過再蒸,所以比較接近油飯的樣子
因為生糯米先炒過所以比較能維持米粒的形狀,口感也比較Q
南部粽則否,所以吃起來感覺比較濕黏,但因為沒有加醬油炒過,吃起來感覺比較清淡些
不知道樓主是哪裡人,我是基隆人而我家從小吃到大的肉粽就是類似油飯的粽子
南部粽那種水煮米的包法反而很少吃到呢

eheart wrote:
"--(以粽葉包油飯再蒸熱)的作法?



就我有印象以來,台北的肉粽都是這樣的。一般賣豆漿油條的早餐店很常看到,不曉得大大是住在哪裡呢?
如果是南部粽的話,通常是端午節才會出現,因為家裡會包。
Kevincat wrote:
北部粽的糯米會先炒過...(恕刪)


南部粽的糯米也會先炒過再煮,
只是石門粽子真的讓人感覺是油飯已經蒸好了,再以粽葉包起來!



那有混合型的嗎?
我外婆住雲林,
她的做法是先炒米後再水煮,
吃起來米粒形狀完整不會黏黏的……
還是這是“中部粽”?
那我家要算什麼粽?
我媽的作法是,先煮再蒸,
米不會粒粒分明,
也不會是粿一樣,
聽說爺爺的爺爺是台中到台北定居的!
這算中部粽嗎?
小弟在台南市土生土長,府城的粽子以民權路公園路口的"再發號"為典型,據說一定要選前一年的糯米為料,猜想經過一年適度的脫水後蒸煮後不會過於"軟爛",設在店中央的磚砌大竈,每次一串串粽子起鍋時粽香味隨著蒸氣氤氳瀰漫在店中的印像往往令人懷念不已.

另外,再發號在五零年代還有賣肉燥飯,五花肉切丁油亮,蓬萊米粒粒分明呈半透明狀,這份記憶中美好的滋味,竟然成了後來小弟很少在外吃肉燥飯(魯肉飯)的原因,這大概就是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吧!
這只是行銷手法罷了
就像在台北看到彰化肉丸的攤位
到處都看到台灣第一家鹽酥雞的招牌
南部粽跟北部粽最大的差別是一個包生米水煮一個包熟米再蒸…
本文資料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