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段時間跑了三次,在大台北跑來跑去,喬停車位、找地址、塞車、等紅綠燈、最後一趟還發生車禍……想要吃的幾乎都跑完了,買下手的起初標準先看外觀、手感,那種外皮軟軟的像是台式麵包的法國棍子就掰掰了,手感也不能硬捏,捏下去別人就不用吃了XD
也不能用聞太近,因為聞太近很不衛生,幾乎只能先使用麵包夾先夾夾看,有包紙的可以稍微輕壓一下(不可以壓碎耶不然老闆就不能賣了),如果可以試吃更好(但是通常都會因為出爐時間,接觸空氣過久而太潮溼),所以列三個表給大家看,價錢超過80元以上的法國棍子不買,因為超過預算太多,而且這些在法國是像白米飯一樣的食物,實在不太需要這麼多的錢去買。
(2011/03/25現在麵粉漲價就沒辦法了,90元以下可以接受)
後來就開始基本比較,請參閱下圖
外皮酥脆度1=最脆
內餡濕潤度1=最濕
內餡強度1=最強韌
烤過外皮酥脆度1=最脆
第一趟 (天和烘培、Bonjour、萬華歐式麵包、Boite de bijou)▼▼▼▼▼

第一趟-正面

第一趟-背面

第一趟-斷面

第一趟-剖面

第二趟(亞都麗緻、XXX、天母家樂福)▼▼▼▼▼

第二趟-正面

第二趟-背面

第二趟-斷面

第二趟-剖面

第三趟(莎瓦法式烘培、Le gout、葡萄麵包Pain aux raisins)▼▼▼▼▼

第三趟-正面


第三趟-背面


第三趟-斷面

第三趟-剖面

法國長棍挑選的幾個要點
(資料來源是網路上幾個師傅的講法與一些師傅比較可信的說明)
外皮
1. 酥脆但不能硬到刮舌頭與嘴巴。
2. 用手用力握住外皮,皮要因酥脆而裂開的紋路及酥脆卡滋的聲音。
3. 用手掌握住外皮捏下去,要有酥脆的聲音,而且整體要回彈不能凹陷。
4. 表面割痕要平均的擴散開來,不可不均勻一致。
5. 整根輕敲桌面要有清脆的聲音,不可是過於紮實的聲音。
6. 棍子兩邊微微的翹起。
7. 皮表面有芝麻般大小的圓點點。
8. 用手就可以折斷撥開,不可過於堅韌。
內餡
1. 軟Q中帶點濕潤度待有彈性,帶點韌度但不可硬韌咬不斷。
2. 不可乾硬到,像在吃纖維或是紙板一般。
3. 切斷面要有大小不一蜂巢般的氣洞,由切割面大而小往外擴散。
4. 帶有點老麵的特殊酸香,帶有堅果香味。
5. 唾液化入口中時,需要有麥香跟甜味混在一起,不可參雜人工甜味。
6. 呈現乳白色。
法國長棍保存方法:密封包以面味道滲入後放入"冷凍庫"。
買了幾家之後發現一個問題,在台灣的法國棍子真的很容易潮濕,難怪有人說法國棍子再出爐之後四小時之後就完全死掉了,我曾經吃過剛出爐一小時跟八小時,那口感真的是天差地,剛出爐的法國棍子可以聽到批哩巴拉的聲音,彷彿是活著一般;放涼的法國棍子,外脆內軟不刮舌,用手撥開還可以聽到外皮酥脆的聲音,內裡會稍微有彈性的拉扯一下之後才得撥開,所以請回家之後要回烤或是買剛出爐的可以吃到好吃的法國棍子喔。
可以聞到皮帶點麥香或是微微的焦糖香味,吃下去則是麥香十足,口感酥脆又軟Q;回家再正確回烤之後可以恢復口感,雖然無法100%恢復,但是也不錯,所以有時候吃到不酥脆或是太韌的法國棍子,一定要回家再回烤過再去參考或是評論他的口感。
口味的問題是個人喜好,這沒辦法可以改變,所以這裡不多做琢磨。有些人喜歡吃原產地的本來味道、有些人喜歡吃軟軟的改良式法國麵包,一種食物到一個地區改變,每個國家的文化有他的重要性,飲食則是一個改變文化很大的關鍵之一,用自己的口味問題去改變異國的料理的原始味道,很糟糕但這也是沒辦法改變。
之後還有聽說一個法國棍子的切法,但是目前正在求證中,所以沒寫出來。
購買時間:2010/11/25~2010/12/10
PS.其實發這一篇很挫很怕被噹,所以請各位手下留情了喔
小小的機車內一堆棍子啦

第二頁有法國第一名麵包的影片檔喔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