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ff5960 wrote:因為自從有次去親戚...(恕刪) 2015年的新聞了...以下為蘋果日報的報導貴5倍 豆油伯 竟摻金蘭醬油每瓶3百元熱銷 民眾批沒道德------------------------------------哎~你只證明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月亮是同一個金蘭醬油只要價格貴三倍你就會覺的他比較好吃台灣的消費者哦~~
家裡從小就吃西螺的瑞春醬油,好吃不死鹹,醬油膏拌荷包蛋、炒蛋就超級香的,吃過螺王、蘭級、菊級,都不錯吃。近幾年有去他們觀光工廠參觀過,幾千個陶甕在廣場,工廠內部的潔淨度看的到比較安心,他們家醬油價位有高有低,聽老闆說是差在黑豆的原汁比例,原汁比例越高就越貴,產品後面的原料成分寫在越前面的代表成分比例越高,他們家的醬油都是黑豆比水多,看過很多市售的醬油都是水的成分最多又賣得很貴,豆香味真的有差,光開瓶聞味道就差很多了,站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上來看,手工純釀造還是比較健康安全,玻璃瓶裝不會有塑化劑的問題,黑豆營養成分比黃豆高更遠勝脫脂大豆片或高蛋白豆片。現在在台北工作,台北人好像都是金蘭為主,但我還是習慣家鄉的味道-推薦樓主可以吃吃看瑞春醬油。
自從上了醬油課,吃到無加糖,甘草,無焦糖的日式濃口醬油及生醬油,還有剛開缸倒出黑豆乾蔭的壺底油,就發現市售加太多味了,所以現在開始學習釀造,豆麥醬油要天天攪拌,至少半年,才能準備收,另一黃豆乾蔭法,也是至少半年,好處是免攪拌。。。另外做味噌產出的味噌溜很鹹,卻超級甘美,拿來煎蛋調味,真好
soziohall wrote:連做醬油也有課可以...(恕刪) 還要從豆麥麴,豆麴開始學習製作,因為要上班,只能假日搞,黑豆部份因為發麴不好控制,只好買現成來洗麴悶麴,至少做過一次,才知道手作的辛苦,知道什麼是原味話雖如此,我家也用豆油伯和一般金蘭醬油,豆油伯偏甜很適合南部人口味,炒菜或作沾醬很方便,金蘭就拿來滷肉,對我家而言等於是方便醬,沒特別在區分,上次做黑豆豉煮的醬則看情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