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吃的吃廢料是一件很累的事,所以找到正確學習的路很重要,有時候不要為了省書錢不買食譜,雖然網路發達很容易搜到一堆文章,但這些資料通常沒系統,沒辦法給初學者建立一個體系,最後吃的廢料跟浪費的時間可能會更多。我在一個玩烘焙的朋友建議下,買了麵包教科書1、2,非常推薦,裏面每步都有照片,怎麼判斷也說得很清楚,剩下的只是花時間下去弄。如果要買只需要買2,因為1、2其實比較像是改版,兩本內容重覆率很高。
我一看到樓主寫手揉20分鐘就三光,這在正常土司麵包的比例應該是不可能,以我這個還算很有力的大男人,12兩正常揉都還比書上寫的時間長了一段,但時間再加長還真得能揉到書上講的三光,24兩的揉起來可能會出一身汗了。
另外還有發酵跟烤溫,我的烤箱改裝成電控的,溫度跟專業的是一樣準,也能兼當發酵箱,

這我也覺得很有幫助,讓變因少了很多,我才做二次就定出我烤箱要的溫度,可是看樓主的照片,烤箱的穩定度還很差,上色不太穩。
一見真平幕,終身不回頭!
請google真平布幕!
真平布幕 wrote:
我一看到樓主寫手揉20分鐘就三光,這在正常土司麵包的比例應該是不可能,...(恕刪)
您的指教一語中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年過去了。
這一年裡去上了幾天課、買了榖研所的教材再三研讀、換了麵粉、同時因為犯了網球肘而升級使用攪拌機,當然麵糰表面始終會有的小坑洞也就很久不見了。

既然這篇重新浮起,就自問自答檢討一下原因好了,如果有錯還請不吝指正。謝謝!
之前麵糰表面始終會有小坑洞的原因我想1.自以為是,網路上看到說要三光“盆光、手光、麵糰光”於是以為麵糰不黏手就ok了,其實麵糰根本就不光,第一次上課時看到攪拌機打好的麵糰才知道甚麼是麵糰光,薄膜也是一樣.......2.麵粉品質不佳應該也難辭其咎,因為吸水性不夠,逐次加水到63%就已經黏到不行,因此手揉非常困難,根本揉不到麵筋擴展完成,然而卻自以為已經完成,上完第一次課後回家換了水手牌特高筋就有了明顯改善。
得到的教訓:
1.該交學費的還是要交
2.該買的器材還是得買
3.店裡商品的價格自有其道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