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關於牛排的料理方式

我的舒肥機買快一年了,當初會買的原因是聽說用舒肥(Sous Vide)方式做出來的牛排,可以達到熟度均勻,且不用時時顧火

但之後又聽到一個更吸引人的說法,就是Sous Vide可以把平價的牛排肉,例如:

嫩肩里肌牛排(Top Blade Steak)


或是翼板牛排(Chuck Flat Steak)

經過長時間舒肥法處理之後,口感不但不輸高單價牛排,例如腓力Tenderloin、沙朗Rib Eye、紐約客New Yorker,甚至可能還更勝過於它們。

從Costco買了一組嫩肩里肌牛排,先以一般方式來料理,我是看網路上一個老外的作法,就是高溫兩面各煎兩分鐘,結果做出來的牛排熟度不均,且那個筋非常,不,應該說根本無法咬斷,吃的我臉頰肌肉還拉傷


於是把剩下的牛排一次全部個別裝袋舒肥,設定55度,24小時


中午算算時間差不多已經18小時了,嘴饞,就先取出一塊,鑄鐵鍋高溫後,下兩塊牛油,兩面及週圍略煎到起梅納反應後起鍋


結果原本中間那條完全無法咬的筋,整個軟爛膠化,吃起來就像半筋半肉,嫩而多汁,中間的熟度完全一致,整塊牛排吃的乾乾淨淨,完全是麻雀變鳳凰,水牛變和牛啊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OMB wrote:
我的舒肥機買快一年...(恕刪)



舒肥24小時跟2小時吃起來是一樣的

下次可以試試

GOGOGO999 wrote:
舒肥24小時跟2小時吃起來是一樣的...(恕刪)


不管是哪個部位,舒肥24小時跟2小時都會差很多

我試過囉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個人也很好奇時間因素對於結果有何影響,差別應該是有的,但也相對帶來風險。在細菌容易繁殖的溫度下那麼長的時間,如何拿捏應該是個有趣的議題!
OMB wrote:
不管是哪個部位,舒...(恕刪)


同樣溫度2小時傳到中心跟24小時傳到中心...熟度都是相同的

只要溫度傳到中心恆溫之後,就完全相同了,時間長短不影響

會不同心理作用成份居多

若2小時跟24小時有差,那你再試試48小時跟24小時有無差別
GOGOGO999 wrote:
同樣溫度2小時傳到中心跟24小時傳到中心...熟度都是相同的...(恕刪)


懶得貼了,自己去查查有多少的舒肥食譜做法需要以長時間換取tough cuts的軟化,

才兩小時舒肥的嫩肩里肌,中間的那條厚筋能變軟嫩?

部位不同,處理方式本來就不同

討論就討論,大笑什麼?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我認為軟化的原因是膠質的關係
以牛筋舉例
煮二十分鐘也是全熟
一個小時會變成Q
兩個小時會變成爛

價格較低的牛排
通常是因為筋多或是部位運動多
所以較硬
這個東西的做法
我覺得比較像是先燉過才去煎
是不是有點像是台塑牛小排那種感覺?

不過這種低溫調理法
我比較擔心的是細菌孳生的問題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se3p wrote:
不過這種低溫調理法
我比較擔心的是細菌孳生的問題...(恕刪)


Sous Vide料理之前都只有在昂貴的法式餐廳才吃的到,那些有錢人比我們更怕死,當然都會按照一個加熱時間及溫度標準來處理

FDA的建議殺菌標準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OMB wrote:
懶得貼了,自己去查...(恕刪)


你那叫燉肉,跟本不是牛排的部位

去買真的牛排部位試吧
se3p wrote:
我認為軟化的原因是膠...(恕刪)


正解,55-65間,水解膠原蛋白的反應便開始,低溫長時烹調便利用此原理..
但缺少了焦糖反應所以此法的肉類烹調,完成後大都會在進行煎烤的動作..
一般而言24小時後,肉質便柔嫩了..
此法如應用在需全熟的食材上,基本上用悶燒鍋每6-12小時換一次熱水亦可完成.
舒肥法是1970發明的料理方法,可以用不同器具完成..(資料來源,廚藝好好玩和自身經驗)..
牛排煎法,我大都用赫斯頓的方法,10-20秒翻面一次..但有時懶懶的就一次時間到再翻面.
靜置是取出至盤子上,放鍋裡的經驗易過熟,較難掌握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