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3p wrote:
一個學習的關鍵是在於你想要吃什麼就做什麼
正解 .
越貪吃,學煮菜學的越快。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
熟能生巧,多做就幾次就能掌握到重點,不要怕失敗!有失敗經驗後才知道怎麼做出成功料理。
想吃什麼小吃,上網搜尋作法 , 一大堆做法可參考 ,差別在於配料用料和比例不同,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同。
少量多做幾次 , 多微調幾次做法與配料比例, 抓到訣竅後菜做整份的 , 比叫不會浪費食材 .
其實重點就是蛋白質.蔬菜.調味料和火侯的搭配。
蛋白質:肉類,大豆類(豆腐豆皮豆干那些)
蔬菜:就是蔬菜。
調味料:基本是加鹽。大多是加鹽.醬油.糖.醋.辣.蒜.蔥.薑等等基本的調味料。有錢可以買貴的調味料。基本就是鹹甜酸三味,敢吃辣的可以加辣。有一堆調味料可以做出不同層次的菜,這就看個人的做菜功力了。花越多時間做菜,越了解自己喜歡的調味料比例,和能凸顯出層次的調味料比例。不要怕失敗,失敗為成功之母,多嘗試才能找到黃金比例。
作泡菜很簡單 , 新鮮的食材 , 加鹽醃2小時吐出苦澀水 , 用冷開水清洗後 ,加比例的 醋 糖 蒜末 冷開水 ,也可以加辣椒 紅蘿蔔切片 ,用塑膠袋或保鮮盒保放冰箱兩天,就很好吃了。
黃金泡菜,以上多加豆腐乳.香油和絞碎的紅蘿蔔,材料貴很多,高熱量不適合夏天吃,適合冬天吃。
蚵仔煎。薯粉+鹽+水+蔥末調漿備用,先煎蚵仔,再倒調漿去煎,煎到微黃在放小牌菜和雞蛋後翻面,在煎到皮微脆就能出鍋了。
醬汁也很重要,味增+番茄醬+豆瓣醬(或辣豆瓣)+糖+水,煮開到味增融化就好。
最難的是翻面,其他只是備料與程序,沒啥技巧。
臭豆腐。倒油下去炸,用170度熱油把臭豆腐炸到酥脆,有人是分兩次炸的,先小火把醜豆腐炸黃,撈出來,大火加熱把油溫提高到170度以上,下去炸把皮炸到酥脆就撈起,加上蒜頭醬油和泡菜就好了。
難在火侯的掌控,要把皮煎到焦脆才爽口。我是花了2百買了料理溫度計來量油溫。(80那隻溫度變化太慢,20秒才改變一次溫度,所以放棄買好一點的,1~2秒改變溫度。)
蚵仔麵線。蚵仔包粉煮熟備用。買紅面線(耐煮)+柴魚+油蔥+鹽等等調味料煮滾後盛碗,熟蚵在丟下去就好。重點在湯頭的調味料。
至於其他家常菜,
最簡單的炒青菜,沒啥,開火炒熟就好。
肉絲炒青菜,先煎肉絲,再丟青菜,炒熟就好。
煎蛋煎魚煎肉,都是耐心的用慢火煎,適度的翻面避免焦掉。用中大火油會亂噴,也容易焦掉。
煮湯,不同的食材放上不同的調味料,看妳煮的是什麼湯。蛋花湯味增湯和麻油雞羊肉爐麻辣火鍋的工序與材料都差很多,後面三種是有錢人在做的,食材調味料太多太貴了。家常湯大多煮便宜快煮的味增湯或蛋花湯。
味增湯就水+味噌煮開水。有錢加材魚片和蔥末比較香。(味增很鹹,不用加鹽)
蛋花湯最簡單,水煮滾,加蛋打花,加鹽和蔥末。
乾湯麵就不講了,麵條煮熟加調味料而已。
水餃最簡單,滾水煮到水餃浮起來就好,調味料賣家都幫你配好了,直接吃也行。要加醬也行,自己調妳喜歡的水餃醬。
絕不挺他們 侯友宜 立委候選人張智倫 議員陳錦錠 里長黃湘雲 里長許泰銘 黃復興殖民黨 商會望族惡霸
fillet wrote:
跟著YOUTUBE的新手漆二娃視頻試做看看
或跟著手手一起做看看
相信會從中間學到一點點廚藝(包含翻車)
完全的新手才能看72W的片,有做過菜的就看不太下去了。
72W明明臉蛋超美的,但她的視頻我真的看不下去,寧可去看村霸的河邊影片。尤其最近天氣熱,容易中暑......
王剛廚師的片太老練,老手才跟的上,我是常常在按暫停然後想一下。大陸的食材用料和台灣的不一樣,小米辣在台灣叫什麼,辣度多高之類的問題,都要去查。
一般是查網頁的平面料理教學網頁,可以慢慢看,慢慢理解背誦食材調味料比例。
老手才能看王剛的料理教學視頻,才跟的上王剛的教學速度。
這年頭很幸福,網路一堆基本的生活常識教學,想學什麼都有。以前想學東西,還會被班上同學嘲笑漫罵然後就不敢學了,那個年代後段班的學校都要裝出很混的樣子,才不會被找砸,然後私底下偷偷拼命苦學,只有前端班的公立學校才能專心認真學習,沒有爛人會罵你裝乖裝認真。這年頭關在家裡上網自學,可能比在私立學校學的還多還快,而且沒有自暴自棄的損友同學惡意干擾你認真學習。
絕不挺他們 侯友宜 立委候選人張智倫 議員陳錦錠 里長黃湘雲 里長許泰銘 黃復興殖民黨 商會望族惡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