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27152 wrote:
相關文章連結:【收藏(恕刪)
其實講到金屬的話,最後就會回歸到科學
比方 重房的K120 或是 子之日的大同Cowry-x
最後都會回歸到 10~20年一次的大換代
然後呢? 就洗牌了
這也是為何 資訊比較不透明的鍛造刀會有他保值的原因
所謂的不透明是指 性能上的,因為量產的廠刀用的鋼材固定就是那幾樣,
那熱處理曲線就是那樣,一般刀廠就是照金屬商的熱處理數據去處理,所以並不會存在什麼黑科技的問題
再來到粉末鋼的階段就更狹小了,因為粉末鋼的熱處理跟水燒完全不能比較,熱處理條件跟精度完全不同,
所以用科學量化 硬度 抗衝擊 抗腐蝕的話,鍛造派愛用的白紙 青紙 1090 1095 SK系列 52100 5160等等,
隨著科技進步的浪潮就是會好好地死在沙灘上!
這時候就是不透明的好處,慢慢你會發現除刀最終旅程終點站就是藝術品/藏品跟工具
前者的眾多價值是不能用數字量化的,這也是為何有些日本刀在鍛造師身亡後會向台積電那般爆漲的原因!
但可惜的就是,他只在小眾圈有名,國際化有名的是藤次郎跟貝印集團的旬,文中追求的刀比較偏向職業用的居多,所以後期要出手的時候收錯東西要賣的時候就會比較痛了,或是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出掉
換作廠刀頂級款來說,我覺得旬 太陽當初不要講限量謊言的話,他真的是很不錯的好刀!
因為1.8~2.2萬的廠刀 就太陽來說 可以車掉不少手工刀
更何況 廠刀8000~1.5萬的價位帶來說 做工細緻度也是虐殺手工小作坊!
不過這終究是 把廚刀用數字量化的結果,並不能夠解釋那些藝品的美好
但是我建議你如果放不下去或是照顧起來很心類的刀子 其實該出就出
因為廚具大部分收的還是工具,而藝品 藏品 收到好的那當然捨不得用,收到還行的不用又沒價值!
因為他們做在好 撇除掉價值後就是下廚的機能性了!!
只要沒有好到可以當藏品的其實都應該出一出,然後剩下的刀裡面在挑幾把下廚會很開心的即可
後面就會覺得自己浪費很多錢追逐這個過程很傻,不過在問你一次,我想你還是願意再來一次的!
就像BOB KRAMER講的 ,貴的跟便宜的刀就是用起來爽不爽而已!
統一木瓜牛奶 wrote:
其實講到金屬的話,最(恕刪)
對阿~所以上面才會說有的屬於實用型且我又不用的,或是不屬於到現在仍讓我依然喜歡的刀子,就會陸續清掉了~當然也不會很刻意賣,就找朋友看有人要價格ok就出掉~
至於單價較高,較有收藏和欣賞價值的那類我應該就都留著了,就算單價不算高,但做工與外型我都喜歡的,像是幸之佑這系列的,我還是會留著,主要就是我喜歡~
買刀其實就是個過程,每個時期喜歡的刀款都不一樣,買到最後才知道自己應該要買哪些,像我拿來實際用的刀也不少把了,所以後面單價都是直接跳,買較屬於藝術欣賞型的刀款,會較適合我這類買家。

不然好刀買了又不用,尤其是實用型的,是真的挺可惜的~
我現在是也退坑狀態了,就算看到有心動的刀子,荷包也算守得住了,只要想著買下來也是買回家裡擺著供著,就可以讓我熄火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