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 wrote:...(恕刪)...農委會也在下午趕緊開記者表示,農民到下一期收割,就能賣到更好的價格。...(恕刪)... 小弟一直覺得怪怪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說︰從今年 ( 100 年 ) 第一期稻作《收割時》起公糧『向稻農』收購價調高 3 元也就是說稻農在 100 年第一期稻米《收割時》,只有稻農『才』拿得到這個錢。還是又是媒體選擇性報導?
台灣米的品質還不好嗎?這類大宗糧食作物的價格,本來就被市場壓的很低。向農民直接購買,只不過少掉中間商的利潤。農民整體收益,還是偏低的狀況。問題出在台灣的農民都是小面積耕作前一陣子,新聞報導雲林斗南農會的成功模式可是其他地方的農民,是否有這種團結的想法?
santanna wrote:一斤白米約量米杯4杯...(恕刪) 這個說法是理論上是非常合理的但是農民這邊漲了盤商自然有藉口漲價我也贊成農民那邊合理的漲價就看政府如何把關了不要農民每公斤只多賺2元到民眾這邊變成每公斤要多花10元(假設)買?
我告訴你...收購加多3元....農名收入增加了.....但影響到的可是全部的國民....告訴你....我在做飯糰....我沒辦法漲價...我只能自己吸收....我一個月就少了好幾千的收入....更何況全台灣有多少家會被影響我認為收購加多3員不能夠處理這種方式.....而是應該你注重多大的地.....然後依照面積補助最快.....因為有利潤.....我們的農民才會更加努力種植
才短短幾年....不超過6-7年我買米一斗從190元買到現在一斗300元....稻米還要漲.....我吃米知道米價...是還要漲到多少錢....漲到一斗400元嗎...還是500元阿...政府要漲2元...層層剝削...漲到我買的時候一斗都要漲破百元了....我不怪農民我不爽在這些漲幅都要我硬吞下去...有夠悲哀
wen00188 wrote:真想叫你去種稻頂著大...(恕刪) 現在種稻米沒有以前那麼心苦...........真的不過種稻米的農民收入少的可憐......也是真的我家以前也是種稻米的,不過是自己吃,沒拿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