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平布幕 wrote: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裏...(恕刪)
這兩篇及其附引的YT片段有說到一些重點,但沒說到重點的核心。
他們說的重點是水的處理,但說的都是輕輕帶過,有點可惜,因為他們的米量一次是300克、500克起跳,相對受到的影響(%)比較小,實際操作上如果米量少,水的控制要更加精準,就以他們任一種米說吧,假設下米是200克,在其他所有條件操作完全一樣的情況下,依1.2倍的水量,下240克水,或多一點,245克水或少一點,235克水,出來的效果是有分別的。
簡單說,
拿電子秤量定量有米,再量某量的水,
每次換新米時,於3餐間調試水量,以確定量合口感的水量。
其他可留意的參數是
高火時間、低火時間,冷天低火時間長一點,5秒到30秒看情況,熱天相反。米量多時容錯就多了(水相差幾克影響的%相對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