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the one wrote:鮮茶道 現沖
不是常常喝但是有時...(恕刪)
chemlegend wrote:
只聽過一芳 茶湯會
回到本文
先解釋外面常聽的茶精
在連鎖飲料業界,茶精絕大多數是萃取液~也可以被稱為濃縮液
茶葉主要是透過熬煮做出較高濃度的萃取液(其實很多合法的公司專門生產這種產品)
這種方法可以廣泛用到還原果汁、濃縮仙草汁之類的
至於是否會添加其他物品,一定會有的~為了增加保存期限,大多增加抗氧化劑(並非防腐劑),很多罐裝飲料都有此成分,XX酸鈉之類的。
然後,茶葉的確會有人添加"香精",香精並非是茶精,而是香料添加物,主要為了讓產品有那種味道或香氣
如同仿間販售的黑糖饅頭,其咖啡色是添加物,純黑糖並非其顏色。所以白饅頭那麼白也是同樣道理~
其實食品添加物已經是很廣泛用於食品中了,從常見的鹽巴、味素、醬油都算是。
而化合的添加物、香料法規都會有公告哪些物品可以使用在哪些食物上,甚至有些是有訂添加上限值(雖然也很多是沒有規範到數值)
這種是見仁見智的,黑不黑心沒人會跟你說~~
話題扯遠了...
上面提到的"珠仔"
其實原料99%來自越南,屬於部分發酵產品(常稱為烏龍茶),的確沒錯99%的珠仔中99%都是有噴香精的。
如果要簡單的判斷是否噴香精
1.一沖冷水就會有香氣
2.茶葉一沖冷水馬上茶湯顏色往黃色改變
但是連鎖飲料賣的都是沖泡好的~
只要你聞出來有香氣,喝不出那種香氣...8成都會有
特調系一定會加香料(例如水果系特調飲料)
除非是用新鮮水果現打....
本人之前去連鎖飲料店加盟展參觀過,很多家產品茶葉都是有添加香精的,尤其是康師傅(誤...),或許他們後面有改供應商了...這是3年前的參加經驗,僅供參考。
如果真的要喝的健康,直接上茶山買茶葉用冷泡水喝就好~
至於罐裝飲料,產品稀釋倍數你無法想像,但是這些產品都符合法規,要喝看成分,只有茶葉和水最沒問題。
已經離開茶葉飲料界2年,從國外到本土茶葉到產品都略懂的我。...(恕刪)
罐裝飲料,產品稀釋倍數你無法想像
會多誇張阿
目前市面上手搖飲料主打金萱茶的品項越來越多,深受消費者喜愛,各家飲料大廠使用之金萱茶葉品質也一直在變化,讓許多人飲用到極富「牛奶糖香」、「奶油香氣」的金萱茶,但這真的是金萱茶嗎?為何許多嗜茶多年的行家,會如此批評現今市面上流通的「飲料茶」,許多根本並非是「天然金萱茶」,而有可能是「添加香料的金萱茶」?!
在探討香料金萱茶問題之前,你必須要先認識的「金萱茶」
金萱,是茶樹種的名稱,台茶12號,別名27仔(行話),是台灣茶葉改良場於1981年培育出的茶樹品種,由「硬枝紅心」與「台農8號」雜交育種而成,非常適合用來製作包種茶、烏龍茶、紅茶。外觀葉形較一般青心茶樹種大,單位產量也較高。
製作成包種、烏龍茶成茶,泡製之後尾韻帶有獨特、淡雅的牛奶香氣,是這個樹種特殊之處,也是品茶人士口中的「金萱韻」。
金萱茶的「自然奶香」是如何而來?
金萱茶葉在製作過程中,因茶葉發酵而產生出許多香氣成分,而香氣成分十分複雜,並且同時可能有相互拮抗、偕同等效應產生。根據研究指出,金萱茶的牛奶香氣主要是經由內酯類、丁二酮、橙花叔醇及芳樟醇氧化物等化合物所構成,並非單一化合物所貢獻,故天然的金萱茶的「牛奶香氣」通常必須非常仔細品嘗茶湯,才有辦法感受到那股極為淡雅、迷人的牛奶香。(註一:金萱烏龍茶香氣成分的分析研究)
為何「金萱茶」可能是「仿照的金萱茶」?
由於前述的「自然奶香」的形成,除了必須要有栽種良好的金萱茶菁作為原料,更重要的是後端的茶葉製作必須十分嚴謹,方可保留住完整金萱茶的特色。但部分廠商由於市場供應需求大,供給不足,進而採用合法添加的牛奶香料、香草牛奶香料作為製作「金萱茶」的添加物。雖此添加物乃合法添加,無食品安全上的疑慮,但有告知消費者的義務。而現今許多商家流通販售便宜且「奶香極濃」的金萱茶,卻沒有盡到告知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對於台灣茶業隱性的破壞,讓真正好品質的金萱,被消費者誤會,無法走出市場。
仿照的金萱茶是如何製作的?
仿照金萱茶所使用的茶葉通常是青心大冇,而在茶葉製作過程中,有兩個步驟可以添加牛奶香料:
1.在揉捻過程中加入,並且在後端加工製程中逐漸淡化、柔和化,仿照效果較為自然,成本也較高。
2.直接於後端精製的時候混拚入原料中、或是再次噴灑後再自烘乾。香味濃郁,但過於強烈,將茶乾就鼻即可聞到濃郁奶香、香草香氣。成本較低。
消費者要如何分辨是「天然金萱茶」還是「仿照金萱茶」?
1. 若茶湯一入口有濃郁奶香,即為仿照金萱茶。也可與販售門市人員確認是否添加香料。
2. 試聞茶乾是否有刺鼻奶香。
3. 成本結構面觀察,一杯25元以下的金萱茶有很高的比例是仿照金萱茶;自然金萱茶的單位成本比一般四季春、青心大冇來得高。
從原料端檢視台灣茶業的危機
末端廠商可以透過更多方式來符合消費者需求,並且達到食品安全、安心的目標,藉由金萱的例子,廠商可以透過行銷手段例如「奶香烏龍」、「金香牛奶青茶」去避開消費者的誤解,也避免與「真正金萱茶」茶農的立場衝突。讓台灣手搖杯與飲料產業可以發揚光大,而茶業也可以走向國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