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細菌滋生的溫度是30~40度,甚至廣義地說25~60度也可以。所以放在保溫罐要嘛就更高溫、要嘛就更低溫。
如果更高溫,也要想想食物的性質,湯粥類最適合,如果是葉菜類放在保溫罐,就會變成蒸飯箱的道理,還記得小學把便當盒拿去學校蒸,蒸出來的葉菜類實在難吃;這樣說來反而是要讓飯菜更低溫,這讓我想起日本的學生,把便當帶去學校中午還可以吃,應該是因為平均氣溫偏低的關係,但我也好奇如果是現在動輒30度以上的夏天,他們怎麼辦?
再來,關於食物搖晃容易壞的問題,以科學角度解釋,就是增加氧氣接觸面,甚至是增加細菌擴散的速度,導致食物容易腐壞,不過這都不是很明顯的問題,因為必須先要有足夠的細菌,才能產生這個問題。因此我也覺得食物搖晃不是重點。
至於前面有朋友說,白飯放一天不會壞,這個我知道原因,因為食物的酸壞也是要看成分,澱粉類的東西似乎相對安定,而且乾飯也相對安定,例如豆類的東西就非常容易壞,詳細的分類我不清楚,可能要學食品營養的出來解釋。
可是保溫罐、悶燒罐這類密封罐對食物究竟是好處還是壞處?我還是不確定,前面有人說,如同在太陽下,長期保持在不適當溫度,反而容易壞;但後面又有人說,密封罐可以避免外部空氣細菌進去?還是說,其實有無密封不是重點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