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c wrote:
退鋼是一般對於碳鋼,因某因素產生類似退火或是回火狀態的民間俗語,這樣稱
呼或許不科學,但是有其一定的意義。 稱為退鋼,不是指他失去了某些成份,
而變成另一種鐵金屬。
背後的意義是,因為某些工序,讓原來有某種鋼的機械性質失去了,如硬度,韌性
,或許再經過一定處理,這種性質又可以恢復,這樣說明,還要說這是莫名其妙嗎?
對材料科學而言,鋼種是以化學成分來定義的,所以即便是因結構體改變,失去了硬度卻增加了彈性什麼的,鋼材依然是同一種,不可能由鋼變成鐵,也不可能由中碳鋼變成鑄鐵,不適合用讓人感覺已不是鋼的 "退鋼"一詞。
而且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是"或許",而是只要再經過熱處理來改變結構體組織,只要知道原本熱處理時的溫度、持續時間及可能需注入的惰性氣體,鋼原有的性質"一定可以"回復,因為它是物理,不是化學。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熱處理和鋼結構體的特性等文章看看。
"退鋼",是一句沿用成習的錯誤用語。用語也需與時俱進,尤其是會造成誤解或不禮貌的。如台語裡稱呼對方種族或職業時的上揚尾音,絕對應該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