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差在保存方式,本來雞蛋沒水洗過的話,有帶天然的保護膜,可以久放,現在好像規定要水洗,那就變成冷藏的可以放比較久,常溫的就不行。以健康的食物來說,最簡單的概念是要在意食物的食物,安全是基本條件,另外一個進階的條件是營養的隨機跟雜散分佈,所以我們吃蛋就要在意雞吃什麼,一般商業系統能做到的大概就是有機、人道飼養,這個可能有些人覺得沒差,我也覺得不會差太多,主要是雜散性還是不太夠。但另外一個等級就明顯有差,只是不好賣,現在的用量也吃不起,就是野放的雞蛋,這種沒辦法在正常管道銷售,只有在意這方面的人會花時間去找。
雞蛋的差異,來自1. 蛋雞的品種,影響蛋的外型(明顯),味道(不明顯),下蛋頻率也不同。2. 飼料,雞吃的東西會進入生殖體系,進入蛋。如果有不肖雞農專進一些不合格的飼料(例如驗到有重金屬,戴奧辛污染),便宜養,便宜賣,這個蛋也是受污染的。3. 養殖方式,放養與圈養,生產效率差很多。至於價格的差異,還要加上4. 行銷模式。蛋品牌廠商,會將蛋分揀、清洗、包裝,有的還會抽驗,所以價格一定會上去。早期在傳統市場,蛋是一簍簍放在穀屑裡賣的,自己挑,這種的當然便宜。
如果你用水煮蛋比較,能看出一點差異1.蛋"白"部份- $60左右的價位, 煮完撥開蛋殼 會比較透光2.蛋"黃"部份- $80+ 煮完吃,有些會比較扎實3.保存方式- 高價蛋 比較會放置冷藏區;其它是一般 常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