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普通的咖哩是否太簡單,試著挑戰8種蔬菜的南洋風咖哩

桃子0324 wrote:
我省略了「清冰箱把...(恕刪)


我有看過你在01這版先前的討論,如果我沒記錯當時我還有誇讚過您;
相信您一定能好好應用在清冰箱上,清冰箱做咖哩醬真的很值得,又健康又好吃。

有時候,連吃剩的蕃茄牛肉湯都可以做成牛肉咖哩,就是那鍋晚餐吃完後已經沒牛肉也沒湯的剩料,薑黃粉便宜便宜灑一點,吃剩的飯挖一匙加水煮過攪拌成泥,這就變成牛肉咖哩了,裡面還有蕃茄和紅蘿蔔這種超耐煮、就是要煮才會營養加倍的料,多好阿!在白飯上蓋上去,放兩叢燙熟的青花椰菜就是明天上班美味的咖哩蓋飯便當了,只要10分鐘就能準備好。




tian wrote:
麻煩的地方是『看完...(恕刪)


寫那麼多只感覺是一堆廢話!

料理方式及口味都在於人! 誰說不能大鍋炒? 我在馬來西亞看印度人就是大鍋炒出來的!

我只是說一個方便又便宜的方法! 不認同也無所謂你高興就好!

即溶咖啡、地瓜、稀飯你可以...我不行!

咖哩雖包容性很高、但不是甚麼都適合!

tian wrote:
常常清冰箱時都會做...(恕刪)
筆記,過去都習慣買印度咖哩粉.
sheng62 wrote:
寫那麼多只感覺是一堆廢話!

料理方式及口味都在於人! 誰說不能大鍋炒? 我在馬來西亞看印度人就是大鍋炒出來的!

我只是說一個方便又便宜的方法! 不認同也無所謂你高興就好!

即溶咖啡、地瓜、稀飯你可以...我不行!

咖哩雖包容性很高、但不是甚麼都適合!


我說的材料都是選項,講點知道的咖哩用料家中可能本來就有的東西而已,不喜歡的你不要放都不是問題,並沒說全部都要放,另外你不如多看看你的咖哩塊或咖哩粉,搞不好裡面就有咖啡成分,所以你不愛了什麼了。
而且我也沒說咖哩包容性低,正巧我是在講包容性超高,而你的食材也沒錯,我也沒講過你的食材有錯,我第一個回應徹頭徹尾只說過程不對,真不知道你是如何辦到讀不懂急著跳進來回應我的。

你看馬來西亞、印度人是那樣做?
你沒有注意到他是如我所說先爆香做好咖哩後,才放主料肉品,現在請多看一眼我第一篇回應講的東西,再看看原PO第二張照片,重新回想一下馬來西亞你看到的咖哩雞那一鍋是什麼時候放雞進去大鍋的,一看原PO第二張照片就知道整個錯誤了,youtube搜一下"malaysian churry chicken",如果你搜這都看到家庭主婦做的,那你就加上"street food"一起搜,最後請告訴我哪一個是像這種流程咖哩尚未成型就放雞肉的,你如果找得到原PO圖二那個過程,我就輸你,因為我一看圖二就知道問題,咖哩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我知道,所以我有信心不必去看。
要舉例就要能給證明,算是好心腸給我一點學習嘛



又何況,本來就不是寫給您看的,你在#7樓急著開始針對我回應幹啥呀?
又要多回一次講我廢話多,能不能別跟廢話這麼認真。






Flyer001 wrote:
漫畫中是先將8種蔬菜煮熟再融入咖哩塊..

食品添加物大師安步司說,咖哩塊為了保持塊狀、易溶等等,都會添加很多化學藥劑

他勸要吃咖哩,最好買粉狀的,不要用咖哩塊
sheng62 wrote:
我在馬來西亞看印度人就是大鍋炒出來的!.

我同意網友tian說的,你沒從頭看到尾

正宗印度咖哩有步驟,你會覺得印度人時間很多才發明這道料理

看過某印度人主持美食節目,特別找英國廚師做不正確的咖哩,英國廚師把洋蔥隨便炒兩下就丟進去燉(沒炒到黃軟),印籍主持人馬上翻白眼,說:"應該沒有印度人想吃這道咖哩"

做咖哩我沒啥規矩,完全看自己開心
用喜歡的丁香,胡荽子或肉桂等爆香,加洋蔥炒到褐色,加蕃茄丁續炒,有時加點薑泥,接著下蔬菜類紅蘿蔔或南瓜等煮熟,取出香料,因為家人不愛蕃茄,南瓜,只好均質一下,看不到就好,再下家人愛的馬鈴薯,玉米筍等,再加入亂調的綜合香料下去煮,最後加肉類,起鍋前補點香料下去

香料我喜歡,胡荽,孜然,薑黃,綠豆蔻,黑胡椒等等,完全看心情,有時也會加市售咖哩塊,所以每次味道都不一樣,重點小孩大人要買單

Flyer001 wrote:
南瓜1/2個、四季豆8~9根、櫛瓜1根、茄子1根、甜椒1個、洋蔥1/2顆、番茄1顆、玉米罐頭1罐






[1大匙芫荽+1/2大匙薑黃+1/2大匙辣椒粉]




看啊,這魔性的黑暗咖哩鍋(大誤)







濃厚的咖哩可以品嘗到各種蔬菜的甘甜,餘韻帶點辣味
一日五蔬果是不夠的至少要七種,這道咖哩有八種蔬果,營養又健康
美中不足的是雞肉軟軟的,不像火雞肉般有彈性,口感就差了些

滿分5顆星

創意:3.3

外觀:3

味道:3.4

平均綜合分數:3.23顆星




用香料做8種蔬菜的咖哩實在太辛苦了,各位用市售咖哩塊就可完成簡易南洋風咖哩


若對香料咖哩有興趣的就請google關鍵字masterofevileye
(恕刪)

感謝版大分享
tian wrote:

常常清冰箱時都會做咖哩的我,分享做咖哩經驗,我永遠只有常備薑黃粉來做咖哩,清冰箱時有適當的咖哩食材就做咖哩醬分裝冷凍,其他咖哩用的基底調味料家中通常都會有,不擔心。
個人通常這樣使用咖哩醬:直接加高湯做咖哩湯、加熱後放肉做咖哩麵飯

做咖哩料理,基本第一件要分界的2個觀念:
1)咖哩是咖哩、食材是食材,別大鍋一次炒全部食材,吃多了便利商店咖哩飯的會搞不清楚這個。
你講到的雞肉問題就是把雞肉當成咖哩料來做咖哩,這是錯的。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咖哩醬做好了,再把雞肉塊放進來,看你是要預先燙過、蒸半熟的雞肉還是生雞肉,我的話是看我的咖哩濃稠度決定,太稀的時候;另外先燙熟或先煮熟的雞塊,湯汁還可以取代水做你咖哩的湯底。
2)咖理就是咖哩底料,要分清楚食材該有的味道,一些不是咖哩料的蔬果不可當成咖哩醬混雜,會失去他本身該有的獨特風味。
四季豆、櫛瓜,這兩個不適合做咖哩醬主要材料,他更適合扮演解膩角色,所有、任何的青色蔬菜都適合在咖哩料理中做解膩的副菜;雞肉也不是,雞肉是主料,你先丟大鍋炒就錯了,其他東西都可以是『咖哩底料』。
是我的話,會把四季豆燙熟放旁邊,等到咖哩完成才丟進去,或者盛盤才放旁邊。
櫛瓜就看要吃熟的還是生的,但我不會在煮咖哩醬時丟進去讓他影響咖哩味道。
您描述的雞肉的狀況,很可能就是先大鍋炒的關係。

從您的圖二看得出來,把所有料都放進去炒成好像在做市售的咖哩料理包含肉帶料可以加熱即時的那樣,自己做的時候是不正確的過程,也就是說您第一步就做錯了,錯在咖哩尚未成醬就大鍋炒所有材料,這樣做出來的過程跟市售的咖哩包工廠處理過程差不多,食材全部高溫處理好分裝。


什麼是咖哩底料?
薑黃粉最基礎必要存在,我是喜歡另外加香茅粉(如果還有),即溶咖啡也可以、可可粉也可以,黑白胡椒粉、紅椒粉、各種辛香料粉等等,其他什麼茴香、月桂這種偏中藥類的其實有或沒有都不會影響太大。
任何澱粉底的天然食材,例如地瓜、馬鈴薯、南瓜、香蕉甚至稀飯...這些通通都可以,就會有濃稠。
蔬果類,任何耐煮而且被當成爆香用的東西,都可以是咖哩底料,如蒜頭、薑、醬油類、任何的椒類,額外需要提的是你用到的蕃茄,這種蔬果因為耐煮,越煮又越有味道越健康也很適合,但我做的話是一定會跟澱粉質的料打成泥,茄子或絲瓜也很適合因為不會搶味道(但我會攪拌成泥),其他類似的東西就是耐煮的紅蘿蔔!也就是一些有紅蘿蔔素的蔬果類。
(PS:蕃茄其實算是蔬菜,不是水果)
奶類,豆漿豆奶、鮮奶鮮奶油奶粉,椰奶,這些全都很適合,可以要也可以不要,看自己喜好,我個人是必加,因為冰箱通常都有豆漿或者鮮奶要趕著喝完。

大概就是這樣,清冰箱時做一鍋咖哩醬,分裝後放冷凍庫,常態放一份在冷藏室退溫,想吃的時候拿出來熱一下,燙些肉,澆在白飯上就是咖哩飯,如果想喝咖哩湯,直接加水或者高湯煮滾就是咖哩湯了。我是每次馬鈴薯、香蕉、蕃茄、奶類這種不好放久的東西用不完就會把剩下的加上冰箱要清的底料食材,都弄成一小鍋咖哩。

以上是因為做資訊業工作的關係常常做解決方案架構分析,導致我自己開伙學料理後看完一些作法都會自然的分析食譜架構,這是我在咖哩這邊的心得,所以別再花錢買咖哩粉、咖哩塊(固形物)了,清冰箱順便還變出兩週份量的健康美味咖哩醬,成本從一罐健康的薑黃粉開始。
(恕刪)

筆記先 📝📝📝📝

Flyer001 wrote:
南瓜1/2個、四季...(恕刪)


你是用現成的薑黃粉吧??

台灣的顏色偏紅,
(用新鮮的越紅。)
印度的接近正常黃色,
東南亞的黃白色....

我自己配過5種以上的咖哩風味,
其實最大的關鍵啥是在薑黃的來源,
不同的薑黃(鬱金)味到差很多...

不過個人偏愛台灣的,
只是台灣的要從植物開始弄到粉末,
很麻煩。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