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the one wrote: glay730719 wrote: 瓶裝飲料茶是很安全的...(恕刪) 問題是長期曝曬在陽光下 塑膠瓶身+炙熱陽光 這樣好嗎....?...(恕刪) 除"飲料茶"之外, 哪種瓶裝飲料可以 : 長期曝曬在陽光下 塑膠瓶身+炙熱陽光 ?? e.g. 五十嵐 / Comebuy ... etc ??Cheers.
為了要芬芳好喝,添加物是不能少的。我唯一知道能夠連續三年312項檢驗零,只用蔬果再製的肥料,不用自來水澆灌 全有機:慈濟淨思茶葉,紅茶80公克320元起。烏龍茶,300公克900。綠茶一年一摘,全手摘只摘沾到海風鹽的葉頂,買不到,都被日本預定了。越是量產,可久放,越是要從未來犧牲你的健康。
為了要芬芳好喝,添加物是不能少的。我唯一知道能夠連續三年312項檢驗零,只用蔬果再製的肥料,不用自來水澆灌 全有機:慈濟淨思茶葉,紅茶80公克320元起。烏龍茶,300公克900。綠茶一年一摘,全手摘只摘沾到海風鹽的葉頂,買不到,都被日本預定了。越是量產,可久放,越是要從未來犧牲你的健康。然後還得要你自己出錢去害自己。
回覆9F別想把罐裝飲料都是好的茶葉!罐裝飲料茶水稀釋倍數,比連鎖飲料店高,因為有大型設備我只能說都是農藥殘留合格的茶葉...因為法規在茶葉上只有農藥殘留做成飲料的話還有微生物其他檢驗。至於茶粉還是會看產品去添加(例如要有抹茶口感之類的...)如果真要喝飲料的話罐裝飲料是可以選擇,但是盡量選大品牌的(至少出事情可以找到人來處理,以及...賠償金)看原料 只有茶葉 水 就可以買...不然有維他命C或是碳酸XX也是可以(((或其他抗氧化劑))我在這飲料及連鎖業界做很久,近兩年才換跑道...很多罐裝飲料的公司,其茶葉原料供應商被他們自己檢驗不合法規也不一定直接通報衛生局的!因為他們自己本身的名聲一定會受到牽累(股票下跌阿,銷售量減少)....所以寧可不報,廠內自己處理(((頂多退貨))),然後加強對該供應商的檢驗而已...但是奇妙的是,這種廠商他們確不會很快換掉,畢竟更換供應商沒那麼快((所以以前我也常見這些問題))另外,一個罐裝茶飲料中茶葉成本,大多跟水所占的成分差不多...甚至有些香精所占還比茶葉高!
我也只是說不錯,沒有說到很好的茶葉,所見的情況是這樣就是了,也是所謂的大品牌,多年前就離開了,只是不能說太多,起碼我是覺得安全的就是了!我也常會喝瓶裝茶。另外長期曝曬在陽光下(運送途中會有,放在地上讓陽光曬處理方式要看販售店家吧,大多都是進屋子貨品區), 塑膠瓶身(存放的是水比較不容易溶出,油酯類的話就有可能了),怕的人就不碰吧!
現在很多茶葉都在源頭就噴上香料了~所以泡出來的茶,又香又濃~茶精是什麼?其實就是香料啦~去食品材料行走一趟吧~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濃縮原料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小罐的香精~這些濃縮原液雖然說是原液其實跟原本的材料沒關係純粹就是化學香料調出來的不想買濃縮的,就直接買小罐的香精自己調一兩滴就有味道了,至於要多香濃都可以調製的~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70952&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health&utm_campaign=content手搖「茶」大多都從哪裡來?1980年代,罐裝茶飲、泡沫紅茶店興起而帶動起國內飲茶的風氣,茶葉進口量也快速成長,時至今日,台灣每年進口約3萬公噸茶葉,已成長至國內自產量的2倍,進口茶當中又以「越南茶」為最大宗,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估計,2013年台灣茶飲原料中,國產茶葉與進口茶葉的比例相差10倍以上,調製飲料用茶幾乎9成都來自進口,兩者比例之所以會如此懸殊,一般多認為是國產茶葉單價高,用作茶飲料不敷成本所致。....近來越南茶因一連串連鎖手搖飲料店農藥殘留檢驗超標而形象大壞....
juju to the beat wrote:基本上手搖茶真的能...(恕刪) 茶湯會的我必須說不錯,我點無糖無加料無冰塊的試他茶品,並不是頂好的茶品,但是你喝的出不同茶葉的層次、香氣,以及茶葉本身的缺點,喝的出來老闆懂茶,其他家我就不知道了。其他家有些喝起來回甘的很奇怪,苦味也有點怪。或是根本沒有茶味,反正料加了、糖加了誰喝的出來。我喝茶很龜毛,比方奶茶我用紅茶泡特濃,調整到加兩到三倍水份時濃度可以剛好的量,30%茶+ 30%冰塊 +40% 牛奶,要可以有 100% 茶的濃度,然後加糖加奶看心情加一點鮮奶油,可以喝一兩個小時口味完全不變,直到冰塊完全融化為止。只是很傷本,茶濃需要茶葉越多,而且水中茶的成份越高,越難釋出茶的成份,沒注意還會泡失敗,會被朋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