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乳化型或是salami這類的肉製品, 亞硝酸鹽上限規定為
156ppm,而硝酸鹽則為1,718ppm.若用的硝酸鹽以文中添加量
,還是允許之內,若是用的亞硝酸,那就似乎過量了?
臺灣衛福部規定的70ppm是成品殘留,非添加加量。
還有目前主流市場,多數能買到是預混合亞硝酸鹽(混合氯化鈉),
反而硝酸鹽是專業肉品加工廠才會使用到,一包25kg,家庭用一
輩子也用不完,還有雜貨店的硝不建議使用,純度有問題。
肉品加工是種專業,計量種類要弄清楚,不然吃出問題可是極爲
划不來。
以上添加量數據參考自
USDA processing inspector`s calculations handbook Rev.1995
------------- 以下與亞硝酸有關------------
其實美國在上世紀七零年代,不論是GRAS或是FDA以及USDA皆
俱文表示,在經過足夠實驗證據顯示,亞硝酸本身並沒有證據顯示
有致癌的可能機制,簡單的說就是他非致癌物質。 但是服
用過量仍然有致命風險,約15%死亡率。若沒記錯一般成人約
需要一次服用4.0克以上,這個量可以製作26KG的香腸。
真的可能會致癌是亞硝酸胺,前者的形成是需要亞硝酸與胺基
物質結合,還需要酸鹼值正好配合,再說硝酸鹽與亞硝酸鹽,
在自然界處處可見,除肉類,就蔬菜最多且含量也很高,還有
還有小至口腔分泌的唾液也含有亞硝酸,若是真的很毒? 那
不是天天服毒? 你覺得上帝會這樣惡搞人類嗎?
亞硝酸鹽會致癌是網路謠言,台灣從上至官員至下庶民,都是
喜歡自己嚇自己,還以此認為養生,確從不認真瞭解個究竟,
歐美這類實驗論文報告,不論官方或是私人機構,文獻是多的
不得了。
關於亞硝胺在動物實驗確實為可能致癌物質,不過不要緊,肉
製品科學家早就防微杜漸,所以政府規定這類肉製品,需添加抗
壞血酸鈉(如維他命c),或是異抗壞血酸鈉,來阻絕任何能
諸如亞硝酸胺等物質的結合並形成。
與其擔心香腸內的亞硝酸,不如擔心烤肉或是烤海鮮等烤炙食
品,他們在烤至衍生出的亞硝酸胺,那才是需要擔心,多吃點
豐富維他命c的水果或果汁吧。
juliushua wrote:
(8月10日補上風乾...(恕刪)----分隔線,以下為salami----
Salami是義大利的一種香腸
只是他並非以蒸、煮或煙燻製成
他單純吊掛在陰涼處將之在10~15℃處風乾1~3個月
但是台灣哪有那麼長的低溫?
隨便冬天突然陽光露臉一下就可能有食品安全的問題了
這時候這袋子又派上用場了
(其實還有在家試風乾火腿,不過估計還要三、四個月;就先寫熟成牛排和salami的部分)
Umai的袋子是設計給一整條肋眼或紐約客使用
但是一來美福現在只賣半條的肋眼
二來今年牛肉單價頗高
據說明年中以後才會回穩
更重要的一點是一整條肋眼實在太佔位了
當我冰箱就只塞牛肉不用煮其他的菜喔…
原來袋子大概有60㎝
把前面十來公分切下來剩下的四十幾公分熟成肋眼也綽綽有餘了
首先用真空包裝機將兩邊密封
----分隔線----
製作香腸自然少不了絞肉
通常絞肉我習慣買整塊的來絞
一是買現成的絞肉很容易買到一些奇奇怪怪的部分
反正到中午他們剩下什麼沒人要的肉
他們就絞一絞明天拿出來賣
雖然一樣是肉和脂肪
但是感覺就是不怎麼好
第二是安全考量
一般肉因為生物本身有抗體
肉中相對是沒有細菌或病毒的
有危險的部分都在表面接觸空氣薄薄的那層
但是當把肉絞開之後
表面積突然增加
被感染的風險自然高出不少
(有沒有微積分的高人可以幫忙算一下表面積會變幾倍?這東西我還給老師很久了。)
通常絞肉我都請肉販切肩肉
油脂較符合一般使用的比例(肉2:脂肪1)
請他絞完以後用塑膠袋包起來
再跟他要碎冰
保持細菌不會孳生
----分隔線----
以前的人發現在醃漬時加入硝石
(就是做炸彈的那個玩意)
除了可延長保存期限
更可以為肉增添紅色和一股香氣
主要是硝經過分解後會形成亞硝酸鹽
這個東西很毒
會致癌
連肉毒桿菌都承受不了
肉毒桿菌是一種厭氧菌
在空氣中一下就死了
但是當在腸衣中這種近乎真空的環境下他們可是過的很爽
加不加入硝見仁見智
看是要致癌或是致命
美國FDA要求亞硝酸鹽使用的劑量為200PPM
也就是每公斤的肉容許驗出0.2公克
台灣我不知道哪裡有賣亞硝酸鹽
(該說有賣,但都是批發給食品廠的重量包)
所以我買一般醃漬香腸常用的硝酸鉀代替
(請到化工廠買試藥級的硝酸鉀,放入肉中會分解成亞硝酸鹽)
台灣食藥署的規定是70PPM
也就是每公斤0.07公克的含量
我家又不是銀樓最好會有那麼精密的秤啦!
只好自己來稀釋了
不然沒事自己攝取過多致癌物是一件很蠢的事
把93公克的鹽和7公克的硝酸鉀均勻的混合
變成7%的硝酸鉀
這個量每公斤的肉品可以用10公克
當然
這樣原本用鹽的量就要減少
juliushua wrote:
(8月10日補上風...(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