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有人可以推薦麵包機嗎?還有去哪裡買天然酵母菌?


odod0903 wrote:
油不用刻意最後下老實...(恕刪)

只能說, 您的和我學的不同.
請大家推廣中醫. 中醫才是王道啊.

adonisl wrote:
只能說, 您的和我學...(恕刪)


應該是唷

差很多 南轅北轍

楓紅的季 wrote:
1.不含油麵糰揉完
2.將麵糰包奶油再揉一次
3.放入鋼盆發酵至2倍大
4.把麵糰空氣拍掉
5.分塊
6.用麵桿桿平,捲一捲,整形
7.放入模型
8.再發酵
9.烘烤
10.切吐司...XDD


步驟1 揉成糰不會散掉即可
步驟4 改成翻麵一次就即, 或不要做都沒關係
步驟5 叫做切割, 切割後滾圓後放置10-15分鐘

修正這幾點再試試...

odod0903 wrote:
一般麵包類都會含油 ...(恕刪)


烘焙材料有分為柔性跟靭性,
油和其它材料的屬性不同,
當其它材料混合完成後再下油,
油比較容易吃進麵糰...

當然油一開始就加進去打也沒有關係,
只是比較不容易混合均勻, 相對的要比較久的時間才能充份混合.

Clslee wrote:
步驟5...(恕刪)


滾圓放置10至15分鐘是指放在模型內加保鮮膜並觀察發酵狀況嗎?
進入mobile01是敗家的開始...

楓紅的季 wrote:
滾圓放置10至15分...(恕刪)


切割完後, 滾成圓球狀, 放在烤盤或容量內, 有蓋或保鮮膜封著都可以...
主要是讓麵糰鬆弛..

沒有鬆弛的麵糰, 當你桿平時它會立刻收縮...
Clslee wrote:
烘焙材料有分為柔性跟...(恕刪)


兩種方法都有做過

但真的沒差

楓紅的季 wrote:
各位大大,我有問題....(恕刪)


你是用什麼來揉麵團? 機揉,手揉,麵包機揉?
水份可加多一點點,看麵團柔軟度,牛奶要比水多加一點,也許你可試用冰水代替牛奶.
水份能多就多,不要一次全加,分次看看,看麵團狀況.
用多大的模? 120g粉有點少.
以現在的室溫,發2小時都發不起來是不太可能,你可以加多一點酵母看看,
一般45分鐘就可以發很大.

我是用後油法,看是做那一種麵包,做土司對薄膜形成會有差.

翻麵時把大氣泡拍掉就可,我一般是不太會故意去拍,摺疊時會自然排氣,
不過翻麵跟鬆馳是兩個步驟,先翻麵再發酵,然後再切割滾圓鬆馳15-20分鐘後造型入模.
切割時通常都揉麵墊上,鬆馳就直接在墊上,舖上保鮮膜或濕布也可以,我習慣是用保鮮膜,
或是移入器皿內也可以,麵團間保持空間.

不翻麵也沒問題,看是做那一種麵包,歐包基本上都要翻.

做白土司不妨試中種法,現在這種天氣就很適合,不會太耗時間.
與同事在購物台買的麵包機比較之下,我的seiko做出的麵包勝出!
我建議買seiko
另外我建議的原因除了做出的質地好,還有內鍋材質,一般都是用鐵弗龍,我覺得如打堅果麵包,容易刮傷內鍋,所以強烈推薦seiko

我是好多年前買的,是最陽春的機種,做出的麵包很好吃,缺點是堅果必須一開始就放,往往導致堅果粉碎,新款的好像有堅果投入盒(不確定),或是有堅果放置提示音,可等到適當時間時再放堅果,這樣的堅果顆粒比較完整。

adonisl wrote:
油不用刻意最後下老實...(恕刪)

只能說, 您的和我學的不同....(恕刪)


關於這點, 最近我有些體驗和教訓, 很多烘焙的原則不是死的, 應該要去理解其原因與影響程度.
所謂油要不要最後下, 的確, 油會影響麵筋的形成,
但許多事情不是只看有沒有, "量"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油量比例多, 就不應該全部先下.
再者, 最近我才學到, 液態油在後面下, 非常難吸收, 反而把麵團搞壞了,
許多歐式麵包講究健康, 會用些橄欖油等液態油取代奶油, 量也不多, 所以和其他材料一起下比較好做.
如果是一般麵包採用的奶油, 麵團容易吸收, 則等到筋度出來了再下就行了.
之前我光一直擔心油先下會打不出筋度, 結果液態油下完, 等到完全攪拌進去, 已經打過頭了...
所以實際上, "後油法"並不是個絕對的原則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