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zoT766 wrote:
郫縣豆瓣跟當地產的大袍紅椒、子彈椒(個頭小,像子彈一樣形狀),混合發酵的蠶豆比例有關,
不過我不曉得比例是什麼?但偏鹹偏辣的口味可以調整,
畢竟郫縣豆瓣在清朝之前甚至很早之前就賣到北方,沒道理它不能適應各地所需。
連成都、北京、山西等地都能接受,北方雖然調味偏濃油、濃醬,
但北方都能接受偏辣偏油的口味。
以上是我親戚的女兒嫁給四川人知道一點郫縣豆瓣內容,
不過還是希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不要在台灣閉門造車,
看食譜不一定準確,要學一點飲食文化史,大陸的朋友不見得那麼仇視台灣人,
多問一點(好問題..........要做功課.....好問題,會得到好答案)人家就算經歷文革,
但老祖先的飲食文化並未改變,想在台灣學一點四川麻辣料理之事,認真很重要!(恕刪)
郫縣豆瓣偏鹹,是近代才有的現象,因為要符合防腐添劑官方規定添加量,所以
鹽巴就要相對增加。過往沒這類防腐以及品質管制問題,也沒有添加劑劑量管制問題,
亦沒現在還有大量出口,因此也沒加有的沒的(清末民初時想要加防腐劑也沒有的買)。
所以您說老祖先的飲食文化並未改變,這點當然是無庸置疑,甚為贊同,然文化是人
民生活歷史的積累,你要改過往歷史也是力有未逮。(小叮噹時光機?)
可以再查看個人上篇回文,細看即可發現文中僅止於料理特性,來分析郫縣豆瓣以及
台灣省產蠶豆豆瓣的特性以及優缺點,並沒有所謂兩岸的歷史情結糾葛介入,猜想是
您對於兩岸糾葛情結太過擔憂過慮,而無法跳脫? 這點還請閣下詳查
個人對料理有興趣有熱情,所以曾拜師成都四川藉川菜老師傅,學習正統川菜,主要
是著墨於上河幫以及下河幫一帶菜品。再說若是什麼事都把兩岸情結牽扯近來,啥事
都是政治思考為先,那料理也太無趣俗不可耐吧?
中華飲食文化,個人極有興趣也稍有涉略,歡迎各界不吝賜教,交流交流。
ps: 樓主抱歉,讓你的樓稍微小歪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