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洗米的目的

洗米的目的當然是把米洗乾淨,問題是米有髒嗎...
就算米裏有髒污,但是髒污若沙土比重高過水也洗不掉...

有人會把米洗到水是清澈,是不是其實是把米香洗掉了呢!?
2019-02-25 11:0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目的
現在的米可能比較乾淨了,以前的米 需要洗...
米香不是要煮過才會跑出來?
藍色蟾蜍跟藍蛆 = 最大的在野黨..
一般都洗二到三次吧,算是洗心酸的;不過有時會洗出米蟲就是了

延伸, wrote:
洗米的目的當然是把...(恕刪)

延伸, wrote:
洗米的目的當然是把米...(恕刪)

就像是買新衣服,即使看起來乾乾淨淨的,但也要洗一下再穿比較安心不是嗎? 鬼才知道米到底有沒有真的洗乾淨勒

延伸, wrote:
洗米的目的當然是把...(恕刪)


大部分是把一些髒污或雜質洗掉
我也很想知道,有能人可以告知嗎?
以前吃配給90米都洗到水清澈,順便撿碎石.現在洗三次水還有點渾.或用瀝水籃沖洗.也吃過無洗米,直接加水煮.也不曉得差異在哪.
我表弟做過自助餐

他說米都沒在洗的

進鍋>加水>用網子撈掉一些浮起雜質與蟲屍
自己洗米
比較講究一點
清水洗一次
米蟲浮上來 拿掉
滾水洗一次
之前沒浮上來的
用滾水逼一下也浮上來了
清水再洗一次

滾水加內外鍋
省電 快速

我用大同電鍋!!
延伸, wrote:
洗米的目的當然是把米...(恕刪)

我都洗一次,因為我的米是自己種的,因為洗太多次會把營養洗掉,如糙米,洗太多次就會把米最營養的米糠洗掉
有查了網路文章提供參考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52546
———————————————————


「米不要洗太多次,營養會流失!」
「米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洗米洗太多次會流失!」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些吧?但筆者是一個科學信徒,一定要去找到相關研究才能確切地講出這些話,所以筆者開始搜尋洗米與營養素流失的文獻。聽起要驗證這樣的傳言很簡單,只要設計一個實驗,將米洗一洗,再拿去測定米中的營養價值就好了。但是,現在學術期刊很少會接受這麼簡單的實驗了!之所以講這些,是因為筆者找了好久好久,終於在一本1945年出版的書上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在這篇文章中發現,以清水洗糙米洗了三次,維生素B1減少21%,B2減少7.7%,菸鹼酸減少13%,這樣的數據符合我們認知的常理!台灣對於B1和B2攝取現況並未很好,約有30%的成年族群沒有達到建議量,所以洗米洗太多次好像真的會嚴重影響我們攝取維生素B1和B2的機會。

但是!筆者整理出以下的原因,發現洗米洗久並不會造成嚴重的營養問題唷!

1. 飯主要都是維生素已大量流失的白米

首先,也要有營養素才能談流失!米的營養素很棒,但這些維生素、礦物質和植化素主要都留在麩皮和胚芽內,但是在碾米時,去除麩皮和胚芽就會使這些營養素大幅減少,所以精白米最主要的就是澱粉。根據食品成份資料庫,白米的維生素B1只有糙米的20%。所以如果是洗白米就沒什麼差別了,反正原本含量就沒多少,但若是煮糙米那就差別很多囉!

2. 維生素的來源並不是以米為主

根據先前調查,成年人的維生素B1主要來自於豬肉、水果和麥類製品,而因為我們吃糙米的比例太低了,所以米僅貢獻5%而已。B2主要來自於乳品、蛋類、豬肉與蔬菜,並非主要來自於米類。所以即便洗米洗比較久,不至於影響我們整體的營養狀況。

所以,對於我們日常生活而言,因為原本白米的微量營養素含量就不多了,也不是我們主要的維生素來源,所以洗米造成的流失就不會這麼重要。但身為營養師,依然要建議民眾將自家的白米換成糙米或五穀米等全穀類產品(註:洗腎患者禁食全穀類),使用這類全穀類產品,就要注意洗米的速度與次數,才可以減少流失,保有攝取到較完整的營養價值。

作者簡介_林世航 營養師
好食課食育團隊創辦人
營養師高考榜首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Johnny_wu2007 wrote:
我都洗一次,因為我...(恕刪)
我也都洗一次,用生飲水...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