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太白粉芶芡吃了對身體不好!?
我也不知道為啥這樣說…
而且太白粉芶了冷掉後會變水水…
我想要冷掉一樣變綢綢的…
用其他如玉米粉、地瓜粉…之粉的行嗎!?
想請教一下各位芶芡達人們的意見…
感謝
麥勾帕瓦 wrote:
有人說太白粉芶芡吃...(恕刪)
給你參考一下!
Tapioca Starch/ タピオカ 樹薯粉, 木薯澱粉
片栗粉(dogtooth violet):日文食譜中常見的片栗粉就是中文食譜中的太白粉。
真正的片栗粉其實是用片栗的根部曬乾而磨成的粉。原來片栗是一種百合科植物,中文名叫豬牙花。
豬牙花在日本稱為片栗,它的鱗莖含有澱粉,可以加工作成片栗粉(日本太白粉)。
片栗粉的用法和太白粉一樣,一般都是作為料理勾芡之用或是用來增加食物的黏稠度,在炸天婦羅時也會使用片栗粉。
日本現在的片栗粉多是用馬鈴薯或樹薯加工製造而成,因為馬鈴薯的成本比較便宜。真正的片栗粉反而比較少見,而且價格也比較昂貴。
【2001/10/19 聯合報】 記者葉佳彬/台北報導
網路流傳「太白粉」有毒?
營養師則表示「完全沒那麼嚴重」,太白粉吃多了只可能因熱量過高而發胖,與常用的地瓜粉(或稱蕃薯粉)、玉米粉等相比,製造過程及營養價值都相差無幾,消費者不必太過緊張,但應注意選購食品級的太白粉,而非低價的工業用太白粉。
振興醫院營養組組長謝宜芳指出,太白粉、蕃薯粉、玉米粉及澄粉等料理用粉,製造過程及營養價值都差不多,只是澱粉結構不同。太白粉是樹薯澱粉,蕃薯粉及玉米粉各出自蕃薯及玉米,麵食常用的澄粉則是麵粉產物,其中太白粉放冷時較會有出水糊掉的情況,但這並不表示太白粉品質劣於其他,只是其澱粉結構的特性。
網路流傳的電子郵件引用烹飪老師的說法,指稱「太白粉是很毒的東西,連蟑螂都不碰,寧以蕃薯粉取代」,郵件中也引用所謂衛生署官員及素食發展協會的說法指「肉羹、蚵仔麵線、酸辣湯等勾芡的東西儘可能少吃,因為容易引起痛風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不管是台製或日製的高級太白粉,不但沒有營養價值,且對人體有害,所以家裡煮菜最好不要勾芡,菜剩下的湯汁更別拿來澆飯吃,因為其中保留了最精華的農藥殘餘,少吃羹湯類的東西對身體比較好」。
謝宜芳也指出,多吃勾芡的食物並不會直接導致痛風、糖尿病等慢性病,但勾芡食物熱量較高,一匙太白粉就多六十大卡的熱量,吃多了容易發胖,吃菜剩下的湯汁也是同樣道理,所謂農藥殘留的說法太過誇張,倒是因油分會溶在菜湯中,不易為人察覺,用菜湯澆飯吃熱量增高,也容易發胖。
針對「太白粉有毒」的說法,謝宜芳認為是言過其實,她指出,這類低蛋白澱粉由根莖類植物去掉蛋白質萃取為粉狀,製造過程中的確會經過化學處理,但其中的化學成分在成品完成時已經中和消除,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傷害。
但以太白粉為例,消費者應選擇再精製的高級太白粉,而非工業用太白粉,工業用太白粉常被用來作為洗衣漂漿等工業用途,雜質較多,不適合食用,由於其價格低廉,消費者也要小心肉羹、麵線等是否使用品質較差的工業用太白粉。
這些料理用粉都屬於低蛋白澱粉,並非完全沒有好處。謝宜芳說,腎或肝臟功能不佳者建議採用低蛋白飲食,以飯、麵等澱粉類食品作為熱量來源時,也不可避免的會攝取高蛋白,因此必須限制這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而太白粉等低蛋白澱粉即成了很好的替代選擇,可供給熱量又沒有高蛋白。
麥勾帕瓦 wrote:
請問芶芡用那種粉好!?
有人說太白粉芶芡吃了對身體不好!?
我也不知道為啥這樣說…
而且太白粉芶了冷掉後會變水水…
我想要冷掉一樣變綢綢的…
用其他如玉米粉、地瓜粉…之粉的行嗎!?
想請教一下各位芶芡達人們的意見…
感謝
我推薦使用山藥泥勾芡 ...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山藥還得要生食磨成泥, 才會有"勾勾"的效果。麥勾帕瓦 wrote: 請問芶芡用那種粉好!? 有人說太白粉芶芡吃了對身體不好!? 我也不知道為啥這樣說… 而且太白粉芶了冷掉後會變水水… 我想要冷掉一樣變綢綢的… 用其他如玉米粉、地瓜粉…之粉的行嗎!? 想請教一下各位芶芡達人們的意見… 感謝我推薦使用山藥泥勾芡 ... ?...(恕刪)
食安考量, 並非捕風捉影的判斷。 soziohall大大那一樓解釋得極清楚。 有些家電器材, 就是用這類捕風捉影的偽科學而推出產品的。 值不值~ 買的人爽就好 !!
太白粉芶芡放冷會水水, 標示用料不實(e.g. 假的日本太白粉) / 糊化程度不足.. 都有可能(糊化: 澱粉水解)。 澱粉類含水加熱後, 皆會有"糊化"效果。 但得端視含水程度... 糊化效果, 將白飯加足 2倍水量作燉煮成粥, 就是糊化效果之一。 即食燕麥片也有類似效果... 想要滿足自己心安, 就得要自行耗時準備... 樓主您要哪一種 ?!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arisuesei wrote: 我都是用蓮藕粉喔!...(恕刪)老實說,十來年前有份統計數據顯示…
台灣自產栽植的蓮藕收穫數量,不及於市售包裝數量的 1/3或更少。
可惜,那些飯桶民代偏漏追查這些連年數據之資料。我還年年繳稅供牠們吃睡咧~
甚至有些農會販售的蓮藕粉有摻和進口的蓮藕,類似台灣市面販售的台灣茶葉及自產白米,請自行判定評估。
諸如,台灣自產紅豆數量逐年減少至今,原因很簡單,進口紅豆單價就是比在地紅豆售價便宜,隔年之後農民認為不只沒利潤還被紅豆批發商用進口紅豆價去砍價,亁脆不種!!
如果農民個個都是文青,他們會續種紅豆的話,肯定是種(T.M.D)情懷…思阿想阿起唷…XD~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