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蘭拉麵自從去年正式來台,並在台北信義區開設首間分店之後,立刻就造成了一股全民排隊吃一蘭拉麵的熱潮。雖然開業至今已經經過了一年,但是目前只要遇到假日,還是必須排隊等候約2~3個小時左右,才有辦法入內用餐。因此一蘭拉麵也特別宣布,將會在今年六月份,於新光三越A11增設第2間分店,配備與營業時間都會比照所有的一蘭分店。雖然一蘭拉麵即將開設第2間分店,不過還是選擇開設在台北市信義區,讓人覺得有點可惜,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開設在其他縣市啊。(資料與圖片由一蘭拉麵提供)
東京的朋友說一蘭拉麵是觀光客在吃的本地人不太會去吃他說不是不好吃只是很沒有特色的拉麵店像工廠一樣的連鎖品質跟味道隨便巷弄的拉麵店不一定會比較差,而且相對便宜家裡之前跟風買了一蘭拉麵的調理包組結果大家都覺得口味還輸給costco的日本綜合拉麵.....
我因為常跑海外生活作息時間容易變動以前半夜我沒有太多選擇現在多了一個一蘭不會只是在涼麵或是麵線或是牛肉麵之間擇一了我不覺得有像大家形容的那麼不堪雖然當地人不常去是真的但是就像各位台灣人有天天到鬍鬚張還是金鮮魚丸報到嗎?我以前住在東京的時候常聽台灣朋友說到這家店但是從來沒去過第一次去反而是在台灣而且還是個意外平常我們幾個朋友最討厭排隊了那天大家起哄就耍白痴去排隊雖然等了兩個小時但是那天的麵特別好吃當時大家的感想是「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受歡迎」後來第二次去只等了十分鐘朋友依然覺得很好吃我卻覺得味道普普或許是等待讓味道更好了吧就跟泡麵一樣廠商不是沒技術做出三十秒一分鐘但是經過研究就是刻意要你等那個三分鐘來提升食慾A11近年大量引進一些知名餐飲初期一堆人排隊後期人越來越少也就是跟流行的人消失了但是某幾家確實是我以前住海外時偶爾光顧的店能在台灣吃到其實很開心到現在偶爾想到還是會去只是這次一蘭新店開在A11比較好奇的是24小時營業的部分真的有辦法比照嗎?======================根據我的經驗及觀察在台灣的日本拉麵有些現象1:愛國情節每次這種異國餐飲的新聞或是議題通常就會出現說去的人就是笨就是跟流行滷肉飯控肉飯排骨飯便宜又大碗之類的說法然後說著自己不是去不起高級店但是就是愛台灣還有愛台灣口味平民小吃雖然有不少人是跟風沒錯但是某個程度上它就是一個指標所以才會被大家拿出來撻伐很多人為了要表示自己很懂就會抓一些店出來鞭像是大家都說麥當勞難吃我就覺得很奇怪那為什麼沒有倒店以前有個實驗把麥當勞漢堡稍微擺放的精緻點切小塊請路人試吃騙路人說是新的漢堡店結果一堆人說比麥當勞好吃多了2:台灣人的重口味事實上日本拉麵分很多系多數台灣人愛吃重口味所以豚骨系加上辣醬再來個蔥和蒜完全就是在台灣會受歡迎的口味一蘭會受台灣人歡迎也沒什麼好意外的還有像是花月嵐也都重口味台灣飲食文化吃的是調味吃的是香料不是素材原味調味料下得越多顯得店家越有誠意所以也相對不重視品種和產地舉例來說像是滷味一堆化學調和物和內臟外皮類的台灣人也是好吃好吃拼命吃吃久了以後麻痺了味覺就會開始覺得很多東西都沒味道根據我的觀察台灣人比較喜歡的是豚骨->味增->魚介->醬油———>鹽味所以我猜在台灣要單賣鹽味拉麵的店家是活不下去的就像是牛肉麵多數人愛吃川味而清燉的幾乎沒人點我認為餃子王將在台灣生意也不怎麼行也是這樣的原因造成的3:料理者的職人精神某家得過米其林一星的日本拉麵店在台灣生意有夠差我是覺得基本上口味還可以但是我相信在日本應該水準更高因為是吧台式的座位看得到料理過程我認為台灣人廚師在很多環節覺得「沒差」的情況下一點點的減損了風味最終導致一碗沒有靈魂只有空殼的麵端給客人其實我是憤怒的在台灣很多人說「低薪是國恥」怒罵著「不尊重專業」我很想問「你敬業了嗎」最後還有個小部分是其實吃拉麵是有些規矩和眉角的多數台灣消費者覺得能吃就好幹嘛規矩一大堆爽就好開心就好不管是不是拉麵用的調味料任意的倒入在這樣子任意作為之下很難真正的吃出店家想要呈現給你的口味舉例來說雖然在資訊高度流通的現代還是持續有人說著「吃拉麵就是要吸的大聲才表示好吃」和「不吸出聲音會被店家趕出去」的愚昧說法其實很多用餐禮儀用餐規矩只是為了讓你可以吃到更美味的食物而發展出來的不是為了讓老師或是讓父母評分用的雖然說日本人確實會以用餐方式來評論一個人的出身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