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準備新開的店, 會以焢肉飯作為主題(因為有惡勢力所以不能賣牛肉麵),
才發現, 焢 其實唸的音同 空, 平常我們都唸四聲(同 控)
焢肉的作法, 其實跟紅燒肉沒有太大的差異, 根據我的觀察, 一般而言,
焢肉的顏色較紅燒肉淺, 味道也略淡..
個人推測這應該是受日本文化燉菜的影響..
紅燒肉如果是正宗作法, 一般會把滷汁燒到乾, 變得很黏稠的感覺,
顏色呈現深咖啡色甚至有點接近黑色.(而且為了味覺以及油亮感的
視覺, 通常會加入冰糖一起燒)
焢肉, 則是台灣特有小吃, 烹調時醬油與糖不會放的像紅燒肉這麼多,
所以顏色較淡, 湯汁也比較稀, 比較像是日本料理的燉肉.
部位其實也不一樣.
紅燒肉 -> 豬五花肉(三層肉)
焢肉 -> 有用五花肉也有用後腿肉, 有的地方叫腿庫或是腳庫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matika wrote:
最近準備新開的店, ...
個人推測這應該是受日本文化燉菜的影響..
紅燒肉如果是正宗作法, 一般會把滷汁燒到乾, 變得很黏稠的感覺,
顏色呈現深咖啡色甚至有點接近黑色.(而且為了味覺以及油亮感的
視覺, 通常會加入冰糖一起燒)
焢肉, 則是台灣特有小吃, 烹調時醬油與糖不會放的像紅燒肉這麼多,
所以顏色較淡, 湯汁也比較稀, 比較像是日本料理的燉肉.
部位其實也不一樣.
紅燒肉 -> 豬五花肉(三層肉)
焢肉 -> 有用五花肉也有用後腿肉, 有的地方叫腿庫或是腳庫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恕刪)
日本菜那來有燉肉魯肉這一項.你是錯的一榻胡塗.
燉肉打秦朝前就有記載,三國張飛氣的一直吃肉也有記錄,
蘇東坡的東坡肉可是出名留傳到現在.
滷汁燒到乾變得很黏稠的感覺,那是叉燒肉.
用後腿肉叫腿庫或是腳庫,這叫魯豬蹄膀,餐廳出菜下面要墊上燙過的大白菜.
這道我還算魯得不錯的.
尼斯 wrote:
日本菜那來有燉肉魯肉這一項.你是錯的一榻胡塗.
燉肉打秦朝前就有記載,三國張飛氣的一直吃肉也有記錄,
蘇東坡的東坡肉可是出名留傳到現在.
滷汁燒到乾變得很黏稠的感覺,那是叉燒肉.
那你可能不太了解日本家常菜...
日本的滷肉叫 豚角煮, 是用日本醬油稍微上色去煮的, 湯汁比起紅燒肉要稀許多
http://lululand2000.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28.html
有的地方更加入紅蘿菠, 蓮藕等蔬菜一起煮, 也就是筑前煮(雞肉, 豬肉均可)
http://www.ttmeishi.com/CaiPu/58ce5044339dc22b.htm
所以我才"推測"台灣的焢肉可能有受影響!
另外, 叉燒肉如果是港式的, 是用梅花肉(豬肉的一部分)
用五花肉捲起來作叉燒肉的只有日式拉麵.
這要怎麼區分
焢肉 滷肉 扣肉 紅燒肉 東坡肉 叉燒肉
這要怎麼說呢?這都需要用到醬油
而醬油為的就是要讓
食物減緩腐敗時間.增加味道.香氣.色澤.
就這樣而已,
如果說硬要說由來
我覺得它的由來應該是中國的滷肉轉變而來
只是到了台灣"它"因應了時代.地理.人文.生活
轉變了現在的模樣。
硬要加上由來的帽子,我覺吃個烘肉飯也太過沉重。
如果可以我覺得可以加個台灣兩字
強調這是台灣的味道
而不是日本和中國的味道
賣的就是台灣味 家鄉味 人情味
讓客人來到店裡 就像是回到台灣
聞的是家鄉的味道 吃的是家鄉的溫暖
ps:以上這句不是我開店,我只是寫下內心想的構想。
恩...寫到我覺得有點惡心了~不好意思。
matika wrote:
最近準備新開的店, ...(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