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做銅鑼燒餅皮
在網路上找了許多做法後綜合起來
由於沒有電子磅秤只能用調味湯匙來大約估計
1.一顆全蛋和一大匙糖粉,打到略起細泡
2.加入兩大匙水和一大匙蜂蜜打均勻
3.加入1/4茶匙泡打粉和三大匙中筋麵粉(家裡找不到低筋麵粉),打到看不到麵粉顆粒呈現稠狀
4.靜放30分鐘
5.小火並在鍋面上一層薄油,倒入直徑約6cm的麵糊
但煎的時候就算是底面煎到焦掉上面還是一片黃黃沒熟的樣子
沒有像食譜上的說會起泡
是因為麵粉的關係嗎?
還是個料理新手想請教一下打到發泡是甚麼意思?
或許是源於一個十分常見的認為容量等於重量的錯誤觀念。
但是正確來說,
所有的食材除了以水為基礎的材料之外(例如醋),
不能以重量與容量規格等量換算,
15ML(1Tbsp)的麵粉完全不等於15g,實際的誤差會接近1/2。
100cc的奶油也不等於100克的重量約會差異20g。
比例正確的此類麵糊稠度近似融化的哈根達滋冰淇淋(若置於冰箱中冷藏休息會更稠),
並於烹製的過程中於1分鐘左右在上方產生近似小坑洞的氣泡孔。
另外請確認:
1.你的泡打粉為baking powder,並保存良好,而不是酸發泡打粉或小蘇打粉
baking powder遇熱發泡,酸發泡打粉與小蘇打粉遇酸發泡
(如檸檬汁或酸奶油)
2.以中筋取代低筋,只會讓銅鑼燒的口感接近麵包,不會影響發泡。
3.以煎厚蛋餅的心情煎銅鑼燒即可
4.煎銅鑼燒要翻面,只是另一面不用上色,煎熟即可。
5.要增加泡泡可以將蛋的蛋白分離出來,並於下鍋前打成溼性發泡
(請估狗soft peak),再緩緩的拌入麵糊.
6.我不會做銅鑼燒也沒有銅鑼燒的食譜,以上胡言亂語是以Pan cake為基礎掰出來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