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記錄一個我覺得入手經驗很特別,
也對我很有意義的飾品。
難得不是開箱分享腕錶,
但其實我本來就一直是個會佩戴手環、項鍊、
戒指跟手錶的人,
而我也很喜歡這些飾品的可搭配性還有對生活增添的意義跟動力~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對我來說一直
很重要的一環:項鍊。
講項鍊對我的意義前,
可能得先提一下我的其他飾品。
因為男生的飾品選擇相對少,
而我偏好經典跟有質感的,
畢竟也不是青少年了就比較不會趕一時流行,
通常都會選可以佩戴很久的~
也因此最後常選擇買一些精品品牌。
我的手環是Tiffany跟Cartier ,
(前陣子看到男生戴VCA的彩繪細鏈女款,
我就不太可能去嘗試⋯當下很好奇其他人的想法。
最近也偶爾會戴下屬手工製作送我的水晶手串,
說我招惹太多小人所以做給我⋯⋯)
戒指以前會是goro’s,現在就都是VCA。
手錶大多是Rolex跟Omega,偶爾讓PP呼吸一下。
以上不是要炫耀什麼,
而是想說因此其實很多人看到我的項鍊都一直以為是什麼有名的牌子,
但其實不然,
我的項鍊已經陪伴我很久而且並不算貴,
它從我國中一直到現在剛奔四。
它是個丹麥的牌子:Dyrberg/Kern
相信沒聽過的人居多,
它跟上述的牌子比起來便宜許多,
而且應該也早退出台灣市場了。
這是我健檢時被扒光光時拍置物櫃的照片。
看得出來項鍊是很歐洲風格設計,
是金屬跟礦石結合的設計,
在這幾年水晶飾品崛起前其實很難找到類似的。
但我想先分享一下這項鏈對我的意義,
為什麼我很堅持一直佩戴的原因,
先說一下我父母都還健在,
這是我們當年在遠企吃完飯順便逛的時候,
我母親買給我的,
當下我母親買的時候我其實有點小訝異,
並不是價錢的問題,
而是我家當時是有點像菁英教育的方式,
我當時是讀現在依然非常搶手熱門,
總被稱為貴族學校的私立國中,
當時沒那麼多網路影響的環境下,
我本來不覺得我父母會讓我分心在打扮上,
而且當時男生戴飾品的風氣並不興盛。
但我母親當時覺得適合就買了,
還跟我說打扮自己跟把本份做好沒有衝突。
順便說教一下在意自己的外在不是就代表沒內涵,
不該有這種類似以貌取人的觀念。
雖然這都是現在很基本的觀念,
但那是我母親第一次這樣告訴我。
而且在那間現在還是保有髮禁等規定的學校,
其實是不準佩戴飾品的,
但我都會收在襯衫跟運動服裡面不要露出來。
加上學校有很多偏西式教育的家庭,
所以老師可能都以為是信仰的關係,
所以不要太超過也沒叫我拿下來過,
讓我心中更是有一種小小叛逆的雀躍,
加上後來我長大受洗的時候也是剛好配戴這項鏈,
(雖然我超不虔誠,還會拿香拜拜)
期間雖然我有好幾個牌子的項鏈輪著帶,
也跟風買過Goro’s,
但差不多出社會後,
我就沒再更換過一直佩戴同一個項鍊,
我覺得除了代表長大離家對家裡的思念,
也標記緬懷自己年少時光以及一點點信仰。
雖然可能對有些人來說有點矯情,
但我覺得賦予意義在身上的這些東西是我的喜好,
所以我一直覺得會一直佩戴同一條項鍊到老去⋯
不過這陣子開始出現一個問題,
用照片來看比較明顯,
在項鍊環那邊因為常年佩戴已經有點耗損,
我先用愚蠢的方法夾小那個環的直徑。
一開始先找原廠是否有修復服務,
發現台灣已經沒櫃了,
然後我想要不要寫信問原廠時,
卻想到當初保卡或什麼都丟了,
而且這價位的飾品可能也會說已經太久遠的款式無法提供修復,
後來覺得可能要自己找私人店家或師傅幫忙修復。
但這就要花時間且到時我脖子上空空的可能不太習慣,
雖然可以拿出其他塵封許久的項鍊先佩戴,
但我內心還是喜歡這種結合礦石珠寶的十字架設計⋯
當爸的人上班帶骷髏頭合理嗎⋯
所以我開始考慮找尋類似的項鍊,
我先問了一下認識的SA跟上網搜尋,
但大部分的美系品牌或者精品都比較少這種風格,
我後來跟一個有賣手工飾品當興趣副業
的朋友講到這件事情,
後來當晚她就傳了個網址,就是ANWL這個品牌。
不過當時剛看到訊息後的幾個反應都沒很加分
1.
我問我朋友
「欸,這牌子妳有買過嗎?」
「沒有耶,是我一個朋友買過,我印象還不錯」
原來只是印象啊⋯可惜
2.
我當時不知道這品牌名的意義,
但第一直覺我不太喜歡品牌名唸不出來的,
因為不好念的牌子,
常常會變成
「就是那個瑞典什麼A的那個牌子。」
會覺得品牌可能沒有很用心取名。
3.
沒有實體店面,
沒辦法實際挑選就代表有點賭運氣。
但我還是認真逛了網站,
因為這確實是我這陣子看到最符合想找的美感。
而且網站設計跟品牌介紹都還不錯,
我邊逛還發現它每款的鏈結設計、大小、長度居然都有不同的搭配。
加上我又在01上看到在錶板頗認同美感的前輩
也有買過這牌子,
但真正決心賭一次是看到這款金虎眼十字架照片,
當下讓我覺得跟原有的乍看之下有相似之處,
而且橫豎長度的比例很漂亮。
我興奮的拿給我家太座看的時候,
她跟我說:
「我覺得是滿好看的,但跟你本來的有像,
你是想買一個替代品還是另一種選擇,
如果只是替代品那你戴起來也不會那麼享受吧,
我自己會先全部看過再挑一款自己喜歡的,
不過你決定就好了,是你要戴的。」
好像有點道理⋯
畢竟替代品最後一定只會淪為暫時戴一陣子,
那跟我塵封起來的也沒兩樣,
所以我又把項鍊的款式好好看了一遍。
最後我找到一個我喜歡但又覺得有點冒險的款式,
就是今天要分享的:
藍線石 海影十字
先來幾張照片,
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喜歡的細節跟為什麼最後選擇這款。
我喜歡這款的原因有幾個,
當然都是個人喜好,
但就是我當初考慮的點跟喜歡的地方囉~
1.
藍色的設計感,藍色的飾品除了相對少見,
基本上配不好或者沒質感就整組壞光光了。
雖然我對礦石類沒有很熟悉,
但想像中深遂點有質感的藍不論搭配深色淺色衣物都會是一個具有存在感而非融為一體。
我先去查了一下藍線石,
發現它的藍好像深淺皆有可能,
所以收到時我其實很怕是淺色的藍,
但看來品牌有注意到這點,
實物相較官網上有打光的照片,其實更深沉一點,
或許見仁見智,但我很喜歡。
同時另外因為主角是深色藍線石,
但邊框卻是亮色系的銀色,
所以整體搭配就不會過於黯淡,
反而展現出品牌的設計感。
我後來認真欣賞,
覺得設計上十字架的四個點都先有一圈的純銀框架是個很棒的設計,
很明顯的架構出十字架的比例跟重心,
再用主題感的寶石填滿,
反而是個能成熟風格也不會太沈重的項鍊。
話說拿出來的時候是比我想像中重,
也讓我這礦石門外漢至少覺得好像還不賴。
2.
扣環圈是我的心頭痛,
當然也是我會在意的點,
我很欣賞這種多一個獨立扣環的設計,
但我覺得比較巧思的是,
我後來發現上方扣環是品牌方類似圖騰的八邊形,
讓我覺得品牌是有在認真設計細節的。
至少不是一個單純的圓圈,
是個意外的驚喜。
3.
切割上的立體感,
很多十字架的設計會比較偏向平面,
畢竟項鍊有時候太立體可能不方便,
但這款利用切割的手法,
展現出立體感,
是一個我覺得很特別的地方。
而且連銀邊都有各自的切割面,
而且摸起來很圓潤更是比我期待的還好。
4.
鏈帶。我本來的鏈帶是我老婆送我的純銀鏈帶,
因為本來的十字架是平面所以配立體的鏈結。
這次想說也順便買一下鏈帶
(因為我很懶得拆跟只換墜飾),
發現品牌其實每款項鍊的鏈帶是有特定的,
它不是很多款給你自己選,
而是品牌設計好覺得適合的,
實物是不鏽鋼古巴鍊,
就是戴起來會是平面服貼皮膚的,
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較舒適的,
我覺得因為跟本來的不一樣所以想說嘗試一下。
5.
最後一個可能有點無聊,
但卻是我決定的重要因素,
是背後刻的「In the name of the Lord」,
這句話是基督徒的語言而非天主教徒,
以我的認知它有兩個含義,
我想說用很簡單的方法寫出來就好,
因為其實派別跟教義很多,
我只寫我這很不虔誠的人所知道的,
首先是很直觀的「以主耶穌之名」,
演進至今這句話有點類似
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要以主的標準去思考去遵循,
類似生活中以什麼樣的標準要求自己並付出行動。
另一個更常看到的其實是祈禱時用來收尾的用語,
而我偏向覺得品牌是以這個意涵去設計,
因為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很有名的箴言,
它就是一個很日常生活才會出現的詞語,
以設計要爆點的話不見得會選這句話,
但品牌選擇這句讓我覺得
是想融入日常佩戴的感覺,
這種好像很獨特的意境反而很吸引我。
此外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奉主之名賜予心靈力量
等等等很多解釋方法,
但我比較不偏向那邊就是了。
最後幾張照片收尾,
因為我這陣子一直出差,
加上我女兒送托嬰後一直被傳染感冒啊⋯
導致我家太座一直被綁在孩子身邊。
最近算是都無法出去玩也沒人幫拍照,
一直想拍在陽光下的照片都無法如願。
只能說這項鏈搭配黑色跟白色都很好看,
搭配襯衫一顆沒扣會剛好微微露出。
我認為搭配現在大地色系等都會不差,
但同時我也好奇搭配其他色系或藍色系衣物會如何,
但就未來慢慢體會囉。
手機拍的照片,大家勉強看一下
題外話,
寄來的包裝算很有心,
外包裝、小提袋、收納盒、外出包、擦拭布等等,
保卡、真空包裝、標語、品牌介紹小卡等等等。
除了可以拿來送禮也超有儀式感。
其實我當初買了後等待寄送的期間很常在他們網站上東點西點,
我發現其實品牌對於網頁很用心,
可能畢竟沒有實體店面。
網頁上很多礦石相關,
也很多介紹品牌內涵或故事,
像是品牌是個2011創立的瑞典品牌之類的。
不知不覺打太多了,
其實我覺得開箱飾品分享頗難的,
畢竟對於飾品大家就是想要看看照片
或實搭看好不好看,
而女生不論是因為配包、偶爾衝動或公關,
精品的小飾品其實都很多。
所以我把這篇文章當作一個紀念寫給自己跟家人,
也因此我滿感謝願意看到最後的人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