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們能夠正面的討論,不是打了就跑。真理不就愈辯愈明嗎。
TATAMAMA wrote:
現在精品的皮草都是養...(恕刪)
hermes最高級的皮革就是野生鱷魚皮,
現在精華酒店的bv櫥窗也有一款男鱷魚皮TOTE,
店員說是野生鱷魚皮。
其實現在精品業的皮草大多是飼養出來,
要找出沒瑕疵的野生皮革難度高,
就算有價格也是一般人負擔不起的天價。
也許lv在精品中算環保了,
不像tod's BV的皮革包,賣最好的monogram damier絕大多是塑膠材質。
之前去lv專櫃小姐推薦我一款包,我一看就說我不要塑膠材質,
小姐聽到似乎很受傷.....一直跟我強調他家是"帆布+特殊上膠",
其實我心想這玩意比起塑膠又高檔多少?上膠就不是塑膠?

反正大家買精品各有不同出發點,
總結一句話"爽就好".....不需要太多理由。
ntuliuhc wrote:
由人類豢養出來的家禽...(恕刪)
打了就跑? 我只是很好奇哪個老師在生物課會教"家禽可以殺"
還考出來導致你記憶栩栩如生...讓你可以打出 "喔你生物不及格喔" 這樣的話
況且, 你之前是寫拒買皮革包? 現在幾乎都是牛皮, 馬皮, 羊皮幹麻拒買?
好奇的是Hermes 這種大廠會偷買盜獵皮革等著被PETA 告嗎?
指責我問你老師是誰, 不如趕快去查Hermes 皮革是怎麼來的比較好, 沒搞懂就打些生物學幾年, 是誰在嘴砲阿
例如前面說的野生鱷魚, 野生鹿, 在美國Louisiana, Texas 獵鱷魚獵鹿是季節興的, 不犯法阿, 因為太多了.
就事論事我不知道你在興奮什麼
題外話你是很老嗎? PCR 在我這時代是很基本的genome mapping technique 所以不用學多少生物就開始做了
為什麼要特別提出來說你在做的時候就沒什麼人在做研究了? 況且這根本不是重點阿~~
其實,品牌各有各的特色跟所要塑造的形象(要說行銷手法也行)。
樓主喜歡LV,我相信不是因為花了一萬多買下這款皮夾而必須為自己
花的錢值得來辯護,至少樓主看到這個品牌對品質及其他方面的用心。
開箱文大家都愛看,圖文並茂缺一不可,但是當文章貼出來之前,作者
要花多少時間拍照、選圖、裁切、修圖、上傳,而內文跟圖說要怎麼安排,
都是得細細啄磨的。發文的精神與發文者的努力,應該被鼓勵,而不是
在筆戰之中被消耗。我看很多國外的論壇,他們的開箱文,標題叫reveal,
大家幾乎都以Congratulations! I love your bag! You are gorgeous!
來稱讚並恭喜發文者入手好東西。有時比較國內外的論壇,總會覺得這是
東西文化的差異,各有各的特色。
不是說大家辛苦發的開箱文就一定要得到眾人的肯定,這裡又不是一言堂,
只是文字沒有了語調的輔助,語氣很容易造成閱讀者的反感,相信這絕非
你我所樂見,也絕非發文者的初衷。
回到品牌聊聊好了。
就以LV和Hermes來說吧,前者不論是產品還是宣傳,都比後者多出
太多了,當然,LV能從老牌子的框框跳脫出來,Marc Jacobs不斷找
尋合作對象或點子功不可沒,而Hermes似不願隨波逐流,永遠維持
優異材質與傳統工藝,以及一貫的高價,讓客群鎖定在一定的層級。
如果每個品牌的做法都一樣,那可不妙。就像7-ELEVEn和全家,
台灣兩大超商,你能想像當前者在滿40元一點時,後者也在滿40元
一點,而且都給你星冰樂買一送一嗎?不可能嘛。再舉個例子,即使
新光三越在週年慶,南西、信義、天母等各家的來店禮乃至化妝品
特價組合,也是不盡相同,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單。
有人說,LV很菜市場。如果都是真包在路上撞來撞去,那LV老闆一定
樂翻了。坦白說,我不曉得路上看見的10個LV包有幾個是真的。但
是,我能肯定兩件事:
1. LV的品牌形象塑造如此成功,即使只買得起假包,也要買仿LV的。
2. 就算路上都是neverfull,包包跟它主人搭配起來也是各有不同。
買帆布材質沒什麼不好,比起真皮,它更耐用,如果要拿使用年限來
比,那帆布自然勝出真皮好幾倍。就像下雨天,我一定拿Damier出門,
提起在雨天也拿LV,我花了一點時間越過這個門檻。這種防水、回家
就丟地上的帆布,真的是普通人的首選。
滿滿的logo很俗?那表示你的等級不該落在這個層次,低調高品質的
產品很多,嫌Utah上有LV initial還是高調,那就挑Hermes的吧,
什麼都沒有。當然還有很多低調奢華的品牌,只是舉不出來,因為我
清楚自己不是那個層次的人。
試問,有些人說某牌的品質開始走下坡,不知是不是對產品做過抽驗?
還是自己偏偏就買到品質差的產品而對該品牌開始失去信心?如果只是
道聽塗說,那千萬不要拿來誤導其他人,這種事若發生在同業,是非常
不道德的事。如果只是對某些品牌沒有好感,當然更是不妥。
有些人覺得大牌設計師的離開造成某某品牌開始做不出令人驚豔的產品,
也許問題不在產品本身,而是它少了設計師的光環。就像Apple的Jobs
在蘋果迷心中的地位,少了Jobs在台上發表新產品,就不知遜色多少,
這樣的比喻合不合適呢?
各個品牌創立的目的就是賺錢,能撈多少各憑本事。你不欣賞某某品牌,
那就換一家,沒有人會自虐去買自己不愛的然後每次拿出來用就嘀咕個
幾句。能買得起名牌,真的應該感恩,在這城市、這世界的許多角落,
還有人吃不飽,不知明天在哪裡。信用卡一刷下去就幾萬元的當下,我
總會這麼想著。最近不是有人發表一篇到現在還找不到工作的文章嗎?
放在本討論區,真是有夠醒目。預祝那位大大盡快找到工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