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鋼筆,尤其是德國鋼筆,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萬寶龍(Mont Blanc)。
萬寶龍的身價高昂,對許多人而言是個不小的負擔,
但德國品牌除了萬寶龍,其實還有好幾家在鋼筆界也是響噹噹的大角,
像是平價市場很受人歡迎的LAMY就是個不錯的例證。
相較於LAMY與萬寶龍在不同級距裡打下的口碑,
同樣來自德國的百利金(Pelikan,以鵜鵠鳥為記)鋼筆在台灣的知名度卻不是那麼高。
其實這家從三零年代就開始生產許多經典筆種的老廠,
在鋼筆玩家的世界裡是老手新手都愛用的對象。
百利金生產的鋼筆從幾百元台幣的入門筆到身價不輸萬寶龍的旗艦筆都有,
以各種主題為限量筆製作的專案也有不少得到收藏家的青睞,
算是一家全方位發展的筆廠。
我很喜歡百利金的鋼筆,因此當自己檢視筆袋理的筆時,
發現裡頭竟也有個小小鳥家族,就決定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美麗又實用的嬌客。

照片都是我自己拍的,拍攝的時間不同,手法有些不一樣,
01的圖限制較多,若想看大圖的可到我的部落格參訪。

這是百利金的Souverän系列鋼筆中的M400與M800。
Souverän系列鋼筆以M為型號首字,後方的數字越大通常代表筆尺寸越大,
其中M2xx與M4xx兩個系列尺寸相同,而M2xx/M4xx/M6xx的筆尖可以互換,
M8xx與M1000兩個系列則是完全獨立的零件。
這一系列的筆最大的好處就是各種手掌大小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尺寸,
不用遷就。(雖然玩家通常會買好幾種型號來過過癮....)

這是M800,量產鋼筆中的經典之作,和萬寶龍149,派克多福(Parker Duofold)在量產筆中齊名。
國內外鋼筆玩家認同度都相當不錯。上圖兩支M800分別是OB尖的舊款與M尖的新款。
這種條紋狀的筆身花紋稱之為stresemann stripes(施德萊斯曼線條),是百利金使用數十年的的經典花色,
以賽璐珞條與樹脂相間的方式裝飾筆身。
上水的方式是活塞機構的Piston Filler,這類古典的上水方法越來越少見,
各廠的新作有不少都改用卡式墨水管的吸卡兩用,雖然墨水補充方便,
但少了端坐案頭,優雅的扭開墨水瓶旋轉著筆尾吸墨的情趣。

這是M400與M800的身形比較,可看出400小上800兩號。
圖中的400是舊款的筆尖,只有單色刻紋的14K,
新款的鋼筆已全面換為和圖中M800顏色相同的雙色筆尖,只有K金成數較低(M800是18K)。
我比較喜歡舊款的彈性和筆觸,但舊款在市面上越來越少見,
有時大半年也不見雅拍出現一支。


M400(舊)與M800的筆尖花樣近照。

這些則是徒子徒孫們的合照。相對於上頭老大哥的經典地位,這些後輩則是爭奇鬥妍,各顯神通。
左起:M205透明白夾(鋼-EF)/M215藍瓷漆(鋼-F)/M215銀環(14K-EF *改過)/M400舊款(14K-M)/M405小白龜(14K-F)

M400一系算是傳統的系列,筆身維持著賽璐璐條紋的花樣,以天然樹脂接合後完成優雅的花紋;
而M215算是帶點叛逆色彩的新生代,金屬筆身加上瓷漆外表,和老大哥們的家族特徵大相逕庭,
卻又能一眼由筆形認出,它們是不折不扣的兄弟。


這是我平常包包裡塞的三劍客,只要有背包包出門必有此三筆隨身。
其中百利金筆款最常使用的是M800。
在我看來,M800優秀之處有三:
1. 適宜的配重與大小
2. 精良的活塞
3. 滑順的筆尖
其中M800的18K金鍍銠雙色筆尖又長又寬,書寫時軟中帶硬,柔中有韌,有種說不出的舒服感。
M800筆尖一眼看去感覺應是很硬的那種,實際書寫也沒有肉眼可見的形變,
但書寫的過程中卻有一種肉眼不見的彈性由指尖擴散到手掌。
M800在實寫上的表現,只能說十足過癮。這樣優秀的筆尖,搭配活塞給予順暢的供墨,
寫來毫不拖泥帶水。手執此筆揮灑,有種濡染大筆何淋漓的舒暢。
即使是不帶目的的隨手書寫,M800還是一般溫文儒雅。
M800在掌上順暢自然地服貼於指腕之中,平衡感極佳,
握持毫不費力,整枝筆就像是「坐」在虎口上一般。





筆尖近照,有美麗的花紋。黑黑的是墨漬,是屬於鋼筆的英雄勳章。
附上一些筆尖的實際表現給大家參考。


大圖點我
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