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於小題大作的樂趣所在:白金牌蝕刻鋼筆。
這篇文章其實寫就已有一些時日,甚至這枝鋼筆都因為汽車遭竊而隨之遺失了大半年。
沒有它一段日子之後,我又想念起它來,尋尋覓覓才發現越來越難找。
鋼筆界多的是山珍海味,這枝筆只能算上清粥小菜;可有些時候,我們就是會特別想吃清粥小菜。
-------------------------------------------------------------------------------------
白金牌的鋼筆在坊間的書店算是最常見的牌子之一,尤其低價鋼筆,
幾乎每家有賣鋼筆的書局都會擺上幾支。
幾百塊錢一支的鋼筆,是學生族群入門的最初選擇之一。
我十幾年前的第一支鋼筆正是白金牌短筆身塑膠鋼筆,自此入門。
因為興趣的關係,我經常需要大量寫字,尤其是稿紙,三四千字已是基本配額。
這樣的用量應該不算小了(還有其他用筆的場合要應付)
爬格子一般都建議用細尖;但對我而言,歐美筆廠的細尖用來就是沒日本廠順手。
目前有幾支鋼筆,正被我在寫稿地獄中輪流操練。
其中鵜鵠鳥(Pelikan)的幾支EF尖需看紙質方能出場,會暈開的紙鵜鵠得收兵。
最正式的場合用3776賽璐路爬格子,不是特別好寫,是為了那份慎重的氣氛。
一般操練,蝕刻是我的最好幫手。
在爬格子的場合裡,大筆最頭痛的是筆身直徑粗,造成迴轉範圍大,
在方寸之地裡不好掌控細微的線條。
一般稿紙一公分見方的格子,我M800一出場筆桿一擋都快看不見格線了,
自己用起來真是百般不慣。
(話說我還是曾經看過用M800爬格子的同好,當場就狠狠打了上面那段一個大巴掌)
蝕刻的握位細,筆身細,迴轉範圍小也夠輕,在格子裡能夠來去自如,
寫來輕鬆許多。
每當用蝕刻,都會覺得稿紙的格子其實不小,但換上某些筆又非如此。
至於筆尖,粗細是影響爬格子的重要因素,但非絕對如此。
對我而言,除了粗細之外,硬度也是該考慮的範圍。
若書寫的時間長且連續,硬但稍具彈性的筆尖對我而言是適合筆尖,
若出水不要濕濡淋漓更佳。
蝕刻的筆尖硬但稍帶彈性,對手腕的壓力較小。(軟筆會一直按筆尖,寫久較易累)
出水不會太多,不會太容易弄污紙張(稿紙一般吸水力都普通)
還有就是前輩們盛讚的平衡感,此筆的平衡感之好,握來恍若無物,
筆隨意轉,痛快得很!
至於滑順度,若是和我手上新款M400EF尖相較,甚至還要好一些。
(我的M400也是稿紙陣裡殺來殺去數萬字以上了,磨合應早已完成。)
這支14KWG筆尖只能說真不簡單。
優點有了,缺點也要說一下。
蝕刻的上水方式是吸墨器上水,雖然白金的吸墨器還不錯,
但有時連續書寫供水仍會不足,此時出水量會減小,雖不至斷水,但筆畫粗細有異。
此外蝕刻表面的粗花殺傷力很大,裝筆時最好用絨布套單獨套著,
不然刮花別人能力可是一流。
蝕刻是我的特殊用筆,老實說它很少在格紙與十行紙以外的地方使用;
但專筆專用,用來倒也愉快。
![[分享]平實的逸品-白金牌蝕刻鋼筆](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2/mobile01-0640189bc5a2c7af8f1d6f11874eb2a0.jpg)
花花的蝕刻筆身。這枝筆的現行版本是光滑桿的,且價格上漲數倍。
蝕刻技術在筆界已消失很久,目前市面上的這款蝕刻鋼筆幾乎全都是二三十年的老古董。
![[分享]平實的逸品-白金牌蝕刻鋼筆](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2/mobile01-08529a78091bcaba271dcecabdfaf8a3.jpg)
14K-WG筆尖。14K/18K WG系列真是白金牌的傑作,我買過十幾枝不同樣式的,沒有一個是地雷。
![[分享]平實的逸品-白金牌蝕刻鋼筆](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2/mobile01-82baf197bf03a2e95d61f841290b364a.jpg)
配上防水抗光的Carbon墨水,即使要開支票簽文件也不怕。
![[分享]平實的逸品-白金牌蝕刻鋼筆](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2/mobile01-3dba33db2168575ddc822207e5dea346.jpg)
細而Q的筆尖實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