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分享了Hermès與LOEWE兩家的雙面皮帶的比較
這次要來看的是?

還記得上面這個神秘的小盒子嗎


原來是塊遭輻射汙染的板豆腐...


開個小玩笑請看官別介意
這是小弟在女友及櫃姐聯手勸敗下
終於狠下心入手的MC2短夾

顏色是去年出現過的Etain(錫器灰),皮革則是epsom小牛皮
這張是Etain錫器灰與Etoupe大象灰顏色的比較圖

雖然皮質分別是togo與epsom
不過還是看得出來Etain偏冷調些
個人覺得是很特殊又迷人的顏色

上回已經玩過強光直打,這回殘酷等級當然要再提升囉

放大~放大~沒有微距鏡只好靠軟體放大了~

遠看顏色很均勻,但細看每個牛皮顆粒上都有數個細小的色點
不止epsom如此,小弟放大看皮帶的togo與clémence也有這樣的現象
"Edison(愛迪生)"這款的配置左半部是可放證件或照片的透明格

小弟偏好有這種透明格的配置,所以捨棄了正常的八卡配置

附帶提一下
MC2的型號都是用哲學家與科學家命名
如八卡是Copernicus哥白尼,右側是零錢袋的則是Thales泰勒斯
這塊透明塑膠片是可以抽出的,日後磨損了應該也可以替換

Hermès連透明塑膠片都有保護,實在讓人覺得挺貼心

右半部,只能放三卡,唯一的辨識logo也在這

三卡雖然稍嫌不夠,但相對體型也較八卡的小上一些
其實小弟最想要的是左右各三卡,還有上掀式透明隔層的款式
但是據說今年台灣都沒有進,也不知道還會不會生產

從上方看下去,可能我少見多怪
這縫製技巧與皮革的搭配,讓這個角度可以看起來整整齊齊的完美貼合~

再來看放鈔票單據等的大夾層

年份與製作工匠姓名也壓印在最裡面
此外看起來較有紋路的是與外層一致的epsom
下面拼接看起來光滑但沒光澤的是swift小牛皮
特別提一下,稍微細摸就會發現swift與box(上一篇皮帶身的光滑那面)的差別
box看起來油亮又光滑,但搓起來會有些粗糙的阻力觸感
swift則是光滑但無光澤,撫摸過去完全沒阻力

鈔票層也是兩層設計,中間以波浪狀造型的皮革片隔開

這片波浪狀的皮革,正面是epsom,反面則是swift

總結一下
整體內部面對人方向的都是epsom,看不到的或在背面的都是swift

從上方看下去,封膠的顏色有搭配皮夾主色喔

下方的角度,兩層疊在一起所以看起來比較厚~

右邊皮夾摺疊處那雙層構造的邊緣應該是最容易開始脫膠的地方吧

接著要介紹PK對象啦
是小弟去年購入的Chrome Hearts 三折短夾
這一年多來價格狠狠漲了50%,已經快追上Hermès的價位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經過17個月的摧殘之後,變成什麼模樣了吧

光這樣看好像...沒什麼變化

當然也要放大檢視一下啦,看到那紋路超深的牛皮嗎
每次摸久我都會覺的好像快跟蛇鱗一般脫落了

由於打光的關係所以看起來表面霧霧的,但實際上隨著反光還挺亮的喔
跟當初的開箱文照片比較一下
可以看出皮質軟化許多,不像當初硬挺的感覺了

由於腰鏈環的寬度的關係,靠近這邊應該是變形最嚴重的地方

看起來似乎也不算嚴重
要知道小弟對待它的方式是身上哪邊有口袋就塞在哪

這邊也比當初軟化許多啦,另外也可以看出被上蓋壓出的直線與圓弧壓痕

看看內部吧

那該死的拉鍊頭弄出一堆看起來白白的壓痕

讓我想起當初K大說的,拉鍊頭刮傷卡片的事

整體看起來,因為變軟而使表面有些起起伏伏的感覺

左中右三個小口袋的正面內側都是反皮
相較之下,Hermès連內側都處理的相當好喔~
翻過來看外側,兩個轉折的部分就很有使用痕跡啦

中間那一道...我還真不知道從哪邊弄的

放大來看,我覺得真的快剝裂了


夾層只有一層,一面絲巾布一面牛皮

這面牛皮已經是整個皮夾最細緻的皮革部分了
但是看起來還是粗獷的很~
另外絲巾布...撇開Hermès這款短夾是全皮革的不說
當初小弟妄想觸感接近Hermès的絲巾
但在櫃上摸了一個swift皮革的簡單長夾後馬上知道真的是妄想

(其部分內側也是使用絲巾布,但非拉鍊款全絲巾內裡長夾,價位同CH約35000)
兩個的長寬幾乎差不多,CH這款因為是三折且有腰鏈環,厚度多出一些

以後不論正式場合或休閒都有伴囉


老實說,這真是充滿罪惡感的一篇開箱分享

雖說這次決定下手有背後的原因與紀念價值
但這兩年來買了四個皮夾,卻又用不到這麼多
每次決定要賣出又會很不捨呀
最後決定留這兩個,主要原因是不必擔心損壞,兩家都有維修機制可以處理

至於有關皮件工藝比較的結論...
皮質相信各有喜好,皮革香味CH>LOEWE>Hermès
論耐操與華麗感,CH一看就遠勝Hermès
論做工與質感,Hermès一看就遠勝CH

最後來張傳統的疊疊樂,要準備出門吃生日大餐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