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再不起眼的小事,能認真把它細細鑽研透徹,都令人敬佩。日本社會就有許多具有工匠精神的神人,他們不以追逐名利為目標,而以沈浸在一個興趣領域,享受專業上的提昇為樂。郭台銘也自認能將大量生產的產品做到幾乎沒有誤差,稱之為藝術。可見他也很享受這種工匠之樂。我認為有興趣有熱情的人就具備資格鑽研,不認同大學生只能讀書沒資格研究名牌的說法。更不用講十年如何......。顯露自己不夠大器而已。然而或許SO還年輕,難免氣盛。人家說仁慈比聰明來得重要,實在沒必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讓別人也被你破壞了好心情。
開箱的用意是什麼?是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它的品質吧。讓更多人了解原來真的有屌貨在,而且一分錢一分貨或是CP值超高。對於買主而言一定都是興高采烈介紹,介紹給各個同好。這物件的優點...等等。但是倘若介紹的誇大其詞,或只是如同他人形容得炫富?那在01上一雙幾萬塊的皮鞋真的沒什麼遊艇、棒球隊都有人開箱過了為啥好好一篇開箱文會變成這樣,樓主可以想想箇中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