錶人 wrote:哇喔~看起來很銳利...(恕刪) N家能用的超廣就這幾顆拉XDD,而且我也是去對岸撈二手的回來,並沒像台灣公水貨那種報價這麼豪小(反正這種手動鏡頭很難壞)不過14-24縮光圈後是比15 ZF.2這顆還銳利就是了,只是變形小輸一點要超廣(20mm以下)的話還有SANYO的14mm,LR修正變型後其實都看不太出來~
錶人 wrote:看來我只能對我老婆...(恕刪) 我也是一開始玩就覺得變焦才是王道方便, 結果用最多的還是那顆最俗的鏡頭蓋50/1.4....後來幾乎都只買跟用定焦我拍建築的話還是以24 PCE這顆為主, 低於24我都覺得變形量我看了很刺眼
loveusame wrote:我也是一開始玩就覺...(恕刪) 其實入了一狗票鏡頭就是還沒開始玩移軸不過有超廣真的也是看情況用,一開始總覺得包山包海能包越多越好,用到後來在拍人發現根本不適合,又去補了一顆Contax 25 2.8我是ZEISS手動派的,最常帶出門當鏡頭蓋的是35端XDD
因為我小腿太肥, 一開始穿這雙因為皮內裡, 花了好一段時間馴服硬挺鞋筒, 現在就完全沒問題了...從年初入手以來其實斷斷續續在穿, 平常還是比較常穿 Buco 還有 John Lofgren (Badalassi)...往前衝倒是沒什麼感覺耶, 以前穿過的 Viberg 310 Last 更翹, 也都適應得好好的...XD...loveusame wrote:看來櫻桃大也是穿的...(恕刪)
cherryjuice wrote:因為我小腿太肥, ...(恕刪) John Lofgren的Badalassi本來也差點衝了...但是我一直覺得JL跟clinch問題都一樣,在腳背(筒身)跟腳掌長度的比例都抓的很不好, 我自認小腿以下包含腳掌都算是模特等級的比例但是穿這兩牌就都會出現嚴重失衡的情況.....一個是腳背極高, 一個是腳背極低不知道櫻桃大的著用感想如何?
依我沉迷靴子這些年來的經驗, 各品牌都有各自的特點, 大家找出 "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是很重要的...適合 A 穿的靴子, 不見得會適合 B, 拿 White's 作比喻好了, 雖然我還是收了不少, 但平常幾乎不穿, 只因為扁平足的我無法體會足弓被支撐的舒適, 只有痛...John Lofgren 我個人感想挺標準的, 跟 Buco Engineer, Viberg (310 Last), Wesco (9109 Last) 在腳背高度方面, 著用感差不多, 我腳背高度偏高, 但真正腳背高的人仍無法穿進 John Lofgren, 東方人腳背高的人還是佔多數, 要穿進去幾乎無解, 只剩套塑膠袋跟開拉鍊有機會了...至於 Clinch 是我試穿過尺寸最怪的靴子, 腳背低自然是一大原因, 確切感想等我收到自己的再來討論吧...loveusame wrote:John Lofgren...(恕刪)
cherryjuice wrote:依我沉迷靴子這些年...(恕刪) 當然這是很個人化的感覺, 不過腳背與筒身的調整, 對於一昧追求窄筒身的款式而言, 似乎是忘記腳掌的比例問題,engineer boots有趣的地方是, 穿著的方式跟一般六吋靴差很多, 能不能套進去, 腳掌空間不會太大, 走路能跟腳,整體的相對比例會是個很大的學問, 畢竟沒了鞋帶的調整, 光靠調節環去調整, 還蠻不確實際的, 因為不少牌的調節環只有裝飾作用, 無法輕鬆去調整, 真的硬去拉變小, 腳踝那邊會產生很奇怪的皺褶, 我自己就遇到這種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