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usame wrote:
答對一半。
布邊的出現是跟老式力織機有關,可以參考金斯大這篇的內容http://www.jeansda.com/blog130732/
跟養出來的樣貌其實不能畫上等號。
我一直覺得養褲成果這檔事沒啥絕對好壞,養褲樓的出現也不是要讓大家來分高下,養褲樓的精髓應該是每個人所經歷的事物,隨著時間而反應在褲子上面,那是獨一無二的迷人印記。 有人養到狂暴,有人養的恬淡⋯⋯那都是每個鄉民在某段時期的印記。
人類上種很有趣的生物,喜歡並迷戀那種時間性的抽象印記,時間的概念在養褲文化當中是個催化劑,卻也成了養褲的最大樂趣,因為不需要什麼科學原理跟投資,就可以留存屬於自己的時間軌跡。
養褲其實不一定要穿布邊,
很認同,金斯大的那篇我也認同,
但是後來金斯大還是出了布邊褲

我猜是市場消費者有這需求吧
說白了,赤耳布邊的牛仔褲,文化行銷和風格象徵意義,早就大於 [高品質]的意義,
(因為現在牛仔布料的品質都比幾十年前高很多)
穿布邊褲在身上,就是為了反折褲管能露出那一小段赤耳的虛榮
至於養褲養的如何,除了布料本身以外,
褲子褲型 跟 穿的人和時間& 生活習慣
才是養褲變化,最重要的因素

PS.我也是有看過有歐美平價品牌的假布邊的褲子,就是多縫一條上去的,
但是UNIQLO 跟 GAP的布邊褲,我看不出它是假布邊,
頂多是可能是特製大量生產的布邊布(不然哪來這麼多布邊布,來作褲子)
只是沒有實際到這些品牌用的布邊工廠看過,所以不能確定是不是老式力織機
人生是遊戲, 遊戲過人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