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買厚的羽絨外套,裡面套件毛衣應該就夠了。
褲子我是穿levis 501美版
靴子穿cat
基本上穿靴子是怕踩到雪堆,雪跑到鞋子裡。
別以為會多冷,我反而覺得這鬼島還比較冷
可是如果您的活動會有長時間在戶外都沒有在活動的話羽絨衣就比狗鐵斯好用
因為狗鐵絲比較適合有在活動的時候穿
但是狗貼斯我夏天在26度冷氣房也還穿得住...
再來就是衣服一定要合身 太鬆太緊都會讓保暖效果大打折扣
我個人是常常全套歐督那出門,這類服裝可以多看沒有關係
因為每家甚至每款的剪裁都不太一樣 只要一個部分不夠合身就很容易失溫
但是那也是因為我們一出去就是在戶外待上一兩周
一般旅遊的話其實很多時候靜態的都會在暖氣房裡
這樣的前提下 要考慮到之後的清洗和照顧我會推薦狗貼斯(雙/三層式,外層防水透氣內層防風保暖)
除了滾筒式洗衣機個人不是很建議之外,其實他是可以大方丟進洗衣機的
不放心就套個洗衣袋
反觀羽絨衣在照顧方面,是洗都不能洗,送洗也不行 因為洗了只會降低他的保暖性
(維持內部羽絨蓬鬆和形狀的自帶油脂會被洗掉,所以僅能做表面擦拭清潔)
但是外套一定要帶有帽子,然後至少有防風曾到下八,如果連臉部的位子都有可以遮得地方的為優先考量
鞋子的話要買要趕快買然後開始穿
不然到時候會走到腳很痛...
雪鞋 可以上中級山的高筒登山鞋皆可(市價約4~8K)(部分廠牌會稱這價位區間的為"健行鞋")
我比較推薦登山鞋 因為要長時間走路雪鞋會比較硬
穿一雙厚襪子(可以穿羊毛後襪,買鞋時一同買)外面再多穿一雙及膝的足球襪
褲子的話建議穿兩層 一層貼身刷毛褲(可能要多看幾家登山用品社 較傳統的用品店有機會買到無牌的快乾式,很便宜,七八百,洗完直接寧乾在暖氣防套上去不會濕超過20分鐘) 然後外面配一層風褲,必要時兩件褲子中間可以加一件普通外褲(運動型長褲或是快乾型(3XDRY)休閒褲是我個人比較常用的)
這是土炮雪褲 你也可以直接穿一件厚的雪褲,如果是這樣穿就備個保暖衛生褲
上衣的部分則因為進出室內外的需要
所以我習慣室裡面穿一件保暖內衣,不建議發熱內衣
經濟許可的話可以去登山用品店買登山用的保暖內衣,不容易濕也不黏身
然後外面加一件平時夏天穿的衣服,長袖為佳,這就是你的室內裝扮 然後穿上外套就可以出到戶外
(前面的外套要貼身,是穿上這些衣服後要貼身唷)
(可以去找有冷凍室給你試衣服的店家,不一定要跟他們買至少可以有個底)
帽子的部分一定要準備好 通常是毛帽 能夠全遮到耳朵的比較好 就不用再買耳罩
臉部的話就是口罩
脖子加個圍巾
登山用品店也有一種萬用頭巾是可以弄成帽子和圍巾的那種
那種的話只要兩條甚至一條即可把頭部包到只剩下眼睛(可以請老闆教你)
然後再帶個護目鏡就不容易眼睛乾澀了
手套?多備幾雙,兩三雙,因為這是必濕的(尤其玩雪或是直接接觸冰雪時),狗鐵絲的也一樣
近來我比較常先戴一般保暖不防水的,然後外能再戴上滑雪手套(可以在好市多買到)
暖暖包和保溫瓶也是必備...
以上是我登山加海外求學/工作的經驗慢慢累積起來的 參考參考囉
還有想到再補打XD
會推薦登山用品還有兩個原因:輕和快乾
我常常出門時 扣掉文件電腦和還在台灣時身上的衣物再扣掉背包和行李箱本身的重量
一件外套一件緊急用的超保暖風衣(他根本就是雪衣,之前還在零下20穿著牠散步)
一件風褲 兩件保暖褲 一件運動褲 襪子三雙 足球襪四雙(足球襪可以穿到兩層但是不建議,走路會磨腳,睡覺時)
內褲五套 內衣三件 外衣七件 休閒褲和運動褲各一 再加上盥洗用具阿 備糧 醫藥器材和用品
備用電池 和其他拉哩拉紮的像充電器和餐具以及一個電熱壺和全電壓延長線之類的
加一加 12KG上下,這是我之前冬天去加拿大住沒有暖氣的房間玩一個月的裝備...
==========================================================================
如果是用登山鞋 還可以加個綁腿...
乾冷濕冷? 以我的經驗是我這樣的裝備稍作調整即可應付
風倒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如果你可以找到一件過膝的大衣 那就又有另外一套穿法了
大衣的好處就是...裝備少多多多多多!
零下三十度沒風還好...我還能不穿大外套
但是有大風的話低於零下五度我就不行了...
濕等地冷度又比乾冷低約10度...
沒有足夠經驗的話還是乖乖從洋蔥式慢慢進階會比較好
至少不會冷得半死...也比較容易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