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訂製西裝】一些有關西裝的小常識,還有訂製要注意的事項【11月26日修改腰封部份】

是呀

但是台灣為什麼找不到手鎖的?

那個用機器車的

還車到歪七扭八的跟蟲一樣

被我罵到翻...全部拆掉

為什麼日本卻能找到這樣的師傅?

難道不需要檢討嗎?

只是仍然有人一直鬼打牆的說台灣的不輸人?

最基本的都被完爆了

還需要說什麼
衣服圖案跟打扮風格真的是各花入各眼,
我對老人家的雅痞士打扮實在無法接受。
還好我老公30歲之後就不穿格子襯衫,
甚至連有條紋的T-shirt也是在我勸說之下才肯穿。

小阿真 wrote:
衣服圖案跟打扮風格真...(恕刪)


那就真的是各人接受度跟審美囉
米蘭眼不適合較厚的外套,
外套通常用這種摺疊暗線製做扣眼的方法,
巴黎世家..........


大陸網友對米蘭眼的評價「你妹的我做个粗花呢外套我要米兰眼来干屌?有大咖戏言,米兰眼这种不费事装大逼的元素,很快就要被国内裁缝艹烂。」
來一一簡單闡釋錯誤好了。


Mr.So wrote:布料是有分產地的,而不同產地很多時候也代表了不同的品質…
「通常情況下」… 智利產不如意大利產,意大利產不如英國產…


你說錯了,論排名、分高下、列品牌,是初學者常見的錯誤。沒有絕對的好壞,除非很明顯的差距。布料也好,西裝也好,皮鞋也好,只有適不適合,譬如穿燕尾服打籃球就不適合,但參加晚宴則恰如其分。

布料的產地也只能略粗分特性,應看每一塊料子本身的質感而定。不論英國或義大利,每一品牌,每一系列,甚至同一系列中的每一塊布,皆無法一概而論。某樣東西,可能英國這品牌這系列的這塊布較好,另一項東西,可能義大利哪品牌的哪系列的那塊布較適合。

不論是英國品牌或義大利品牌,H. Lesser, Smith, JJ Minnis, John Hardy, Woodhouse, Porter & Harding, Reid & Taylor, Fox, Lovat, H. E. Box, John Foster, Spencer Bryson, Breanish, Marling & Evans, Dugdale, Holland & Sherry, Scabal, Dormeuil, Wain Shiell, Loro Piana, Zegna, Carlo Barbera, Drapers, Policarpo, Caccioppoli 等等,大多只是貿易品牌 (Trade Names),布料本身仍須向各別紡織廠 (Mills) 下訂,再拿去不同的 Finishers 做最後的處理。

紡織廠可能是本地的、異國的、旗下集團的、其他集團的,不同品牌還可能會使用同一塊布、或彼此互相代工。更細一點來分,即便是同一品牌、同一系列、同一編號的布,就類似葡萄酒一般,還會依年份、批次等因素,產生略微差異。此外,布料是會呼吸的、有生命的,在出廠前通常會先靜置一段時間,而已在架上擺放數十年的布,和從英國剛出廠的布,剛做好的西裝、和做好十幾年的西裝的變化,也都完全不一樣。


Mr.So wrote:只講得出一個品牌… 甚麼 Kiton… 甚麼 Zegna… 你只是在穿個品牌…
當然,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特別是訂製的部份… 都沒絕對的…


你知道有些東西不是絕對,

卻又有強烈的喜好厭惡,

該區分好壞的卻又分不清楚...


布料是 Finmeresco、師傅是 Dream、皮鞋是 Enzo Bonafe、領帶 Same Hober,

一再標示品牌,如此一來,你和自己所述之人,有何差別?何嘗不是因此侷限?


你文中偶一再透露,你懂得不夠多、看的不夠細、經驗不夠久。

同一家店的量身、裁剪、縫製、修改、和完成,往往是由不同的人負責,即使完全相同,因心情好壞、陰晴圓缺、師傅狀態等等,每一次都會有些許的差異、成品也都會有些許的不同。有些店這個款式做得較好,有些店那種布料做的較好,有些店這邊工細一點,有些店那邊料好一點;有些師傅今年在這家,明年在那家;有些上衣自己做、有些褲子外包、年中還幫其他師傅代工等等;有時是師傅粗心大意了,有時是自己沒想清楚、下錯指示、訂錯款式。


然而,隨著經驗和眼光 (Rock of Eye) 的累積,

美感和認知會逐漸成長,差異的程度也會逐漸減少,這二點皆無法速成。


http://www.englishcut.com/yyyyyyy765106.jpg


http://www.englishcut.com

此人及其師傅為查爾斯王子的御用裁縫,Savile Row A&S 老店原本的預定接班人。

(西裝之中,最困難的技術為裁剪,而非扣眼等初階技術)


Mr.So wrote: 選用的布料是英國 Harrisons of Edinburgh 集團旗下…


你說錯了,

這塊布是義大利製,不是英國製

洋洋灑灑地介紹一堆,結果卻連最基本的、連布的產地都弄錯、都不知道,

就同其他部分,似是而非的錯誤資訊及觀念,很容易誤導他人。


Mr.So wrote: Finmeresco 屬於 Fresco 類的布料,所謂的「Fresco」…


你又說錯了,Fresco 是 JJ Minnis 的百年註冊商標

Finmeresco 是 Smith 近幾年才仿效新推出的追隨者,這往往是談論 Fresco 第一件會註明的事。

而你的行為正如同有人介紹 911、250 GTO 時說得洋洋灑灑,卻對 Porsche、Ferrari 隻字未提一般,

他人一看就知道是經驗不足的初學者、是裝腔作勢的外行人。


你所描述的,也很明顯只是轉述網路文章,有多少是出自自身經歷?你這件 Finmeresco 做了多久?有幾件 Finmeresco?又有幾件不同類型的類 Fresco 西裝、有足夠經驗可供他人參考比較、舉例示範、證明其特性?你的經驗又和其他人有何不同?

Finmeresco 的特點是較 Fresco 柔軟、觸感舒適、花樣豐富 (和你所述正好相反),但同時韌性較差、不耐用、透氣度也差很多。這一些都是討論 Fresco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是最應提出的說明,但你卻沒有解釋,表示不知情、或根本不熟悉布料。


再者,Finmeresco 9/10 oz 不論在台灣或香港的悶熱天氣都嫌熱,

你卻選 12/13 oz 的三件式,或許是個人偏好,但更表示了你一點都不了解布料的特性和用途。


此外,Fresco 廣受愛好者喜歡、真正最重要的一點,你卻隻字未提、不知所云

(這是因為香港討論區團購 Finmeresco、Fresco 0520 時,一群跟風外行人無人知曉或提及)

我自然也不多說。


另外,在提及布料品牌時,沒人會用「Huddersfield」,因為這根本不是品牌,更會和他者混淆。


Mr.So wrote:我這件… Lapel 是用機縫的… 機器一台就要上百萬台幣…
誰跟你說機製就沒做工了?又露底了…


你又說錯了,

明明是偷工減料的製法,卻硬要充面子…

黑的都可以被你說成白的…


不論世界各地,倫敦、紐約、拿坡里、香港、台灣,有哪一位貨真價值的師傅,會同意你這番謬論?

W. W. Chan 的 Patrick Chu 若這麼說,招牌即可收起關門大吉,學徒也不須學三、五年才能出師。


一針一線、花數小時、依布料、內襯特性而略有變化、仔細手工縫製的 Lapel,

豈能跟機器製的廉價速成品相比?下為手縫 Lapel 實例:


https://dellybean.files.wordpress.com/2007/09/bks-right-jacket-front-lapel-pad-stitching-small.jpg


相較手縫要花時間訓練師傅、製作、無法大量生產,機器花的時間和成本都低很多,用的料也不是同一檔次,堅持傳統技藝、講究工法的店家是不屑一顧的。只有要做「快速生意」的業者才會引進,給無知的消費者做西裝,這多半也是外包的。再者,這也顯示你對工藝的不了解,及對基本美感的缺乏。


Mr.So wrote:這是通過布料本身的塑形,去把胸形做出來…


除了用熨斗塑形,胸部塑形最重要的是「內襯」。

這才是精華所在,用料、軟硬、彈性、耐久、合適度、針法的拿捏、鬆緊、位置等都很重要,

但這段你跳過了,因為你不懂、無話可講,還吹捧機器的速成廉價內襯製法。

顛三倒四、好壞不分,該分的地方不分,不該分的,卻分得一清二楚。


Mr.So wrote:甚麼的布料應該用甚麼的結構呢?重的冬天布是否不適合軟結構或無結構...
我的做法是... 傾向無結構或者 qua[r]ter lining...
有的人喜歡穿重量重、保暖... 不喜歡硬的結構,盡量地想做軟,那麼他就可能會選擇無 qua[r]ter lining


你又說錯了,你口中含糊帶過、所謂的「結構」,

正是你不懂的「內襯」 Canvas,而非「內裡」 Lining,

內襯和內裡都分不清楚、連西裝最基本的 ABC 都不懂,

還寫教學文誤人子弟...


Mr.So wrote:手垂下時,墊肩不能突出太多… 手臂部份不能有明顯皺折…


由此可見,你和你的朋友根本不懂 Drape,還說台灣人不懂?

殊不知 Drape Cut 的肩線正是要比平常更突出,特點是肩膀下方會出現明顯摺痕:


http://www.gentlemansgazette.com/wp-content/uploads/2010/06/CARACENI3.jpg

(此為米蘭老店 A. Caraceni,和羅馬 Caraceni 發展略不同,但系出同門)


http://i22.photobucket.com/albums/b328/mafoofan/rcomparison.jpg~original

(此為 Style Forum 網友們去拿坡里老店 Rubinacci 所製)


手臂傳統上是不能有皺折的,

然而以下這種拿坡里式 spalla camicia 反倒是精緻工藝的展現,且是當下最流行的款式:


https://38.media.tumblr.com/tumblr_lty7rhHkKj1qju35ho1_500.jpg


http://i.imgur.com/eVSzPjt.jpg

(其他不錯,這卻做得不是甚好)


這些你現在或許會裝腔說都知道,

但事前說不出來、也不知要提出來

以致教學錯誤百出、誤導他人...


Mr.So wrote:內部… 佈局要整齊…


有說等於沒說...

談到西裝內部,通常會指出內裡有些師傅是手縫的,其他則大多是機器縫的,

並談論其做工的細膩度,

但你無法細談,因你分不出來,就如同其他部分,只能用整齊一詞含糊帶過。


除此之外,還有半手工、半機器、或仿手縫的機器等等,下為手縫袖籠例子:


www.thefineyounggentle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mohans-nyc-suit-jacket.jpg


內裡的種類,也依透氣度、適用度等分很多種類,

譬如常見的 Bemberg,或以絲為材質 (有些人會擔心耐用度,但不一定):


http://www.marianorubinacci.net/club/wp-content/uploads/2010/10/luca-4.jpg


須特別注意的是,尤其是你選的 Finmeresco,

這類 Open Weave 內裡須選相近的顏色,不然會透出來,有礙觀瞻。



http://www.keikari.com/english/wp-content/pictures/2013/03/J.J._Minnis_Fresco_fabric_at_Keikari_dot_com.jpg

http://cdn.styleforum.net/e/e6/e6f3a446_IMG_8921.jpeg


內裡的做工,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是分全裡、半裡、1/4 裡、或全單,

差別度在透氣度及美觀,後者較費工,也較貴

各地的做法也略為不同,南義的特色是袖子做無裡。



http://media-cache-ak0.pinimg.com/736x/ce/16/35/ce16354628b47e94d70d84add64e21c0.jpg

更多介紹:http://tuttofattoamano.blogspot.tw/search/label/soft%20tailoring


以上這些,你原文全都說錯或完全沒提,

意味你懂得非常少,

而這全都是訂製西裝時應有的基本選項和知識。


Mr.So wrote:日本老北北有味道+1 給大家個例子,拋磚引玉...


你又再度說錯了,

你拋的磚、引的玉、給的示範

正是人家當初使用的負面教材。


這原是 Style Forum 上的討論,

當初網友們以不同的灰色漸層和顏色一一比較,

其中以左方原始的灰色,美感最差、最受非議:

http://dieworkwear.com/post/3026303022/striking-up-differences


不知為何,後來流傳的多是較差的範例,以訛傳訛,

而你現在又要開始誤導後學...


此外,日本老伯伯是很有味道,但台灣何嘗沒有?

比例上自然較少,但只是一般人無足夠眼力分辨,

例如你。


Mr.So wrote: 你當你現在是 Luca Rubinacci?


又一個負面教材。

你不知道 Luca 實際上風評多糟,

剛浮上檯面,還沒正式接班,

不少人就開始擔憂 Rubinacci 的未來。


http://i668.photobucket.com/albums/vv45/StreetStylistaGuy/Street%20Stylista%20Guy/Luca-Rubinacci.jpg


https://leparadigmedelelegance.files.wordpress.com/2012/04/rubinacci.jpg

Mariano Rubinacci,拿坡里老店 Rubinacci 的掌門人 (僅老闆,非裁縫)。


Mr.So wrote: 四、米蘭眼… 台灣訂製界…


你又說錯了,

有台灣店家會做,只是你沒門道、不知道而已,

就如同你誤解了其他許多大大小小事情一般。


你自己一知半解

雖部分是對的,但同時也錯誤百出,

更誤導了其他初學者的知識及觀念。


一知半解比無知更恐怖。


Mr.So wrote: 塑膠扣這種垃圾我就不講了


你又說錯了...

某老店的特色正是塑膠扣

更凸顯了你知識的貧乏...


Mr.So wrote:巴黎 Cifonelli 做的手縫扣眼,這是正面教材,真正高階訂製應有的水準...


標準的初學者心態...


真正該給大家看的是背面:

http://tuttofattoamano.blogspot.tw/2010/01/saint-andrews.html

手縫的扣眼,背後是不整齊的,

也有機器起頭,手工完成的等等。


Mr.So wrote:在國際間,甚至亞洲,台灣的訂製界…


你是用速食的態度,看待手工藝術的產業,

建議你再回頭看看,前二頁的那一篇文章。


就如同香港旅遊局給予錯誤的建議一般,各地店家本就有良莠之分,你聲稱台灣訂製界不好,雖然部分店家是如此,但你應先提出證據、具體指名去過了那幾家?給那些師傅做過?又做過多少件?再貼出照片,而不是空口說白話,然後要他人去證明你是錯的。

就例如要說台北的牛肉麵不好吃,至少桃源街、永康街、吳興街、林東芳、五星飯店等幾家名店都應先一一去試吃過。而不是全都沒去過,只隨隨便便在路邊攤吃吃,就草率地下評論。

更何況,不能僅憑一、二次經驗、或他人意見就做如此指控,這是非常不負責任、沒道德的行徑。


訂製明明是非常個人化的過程,

你卻用購買名牌的心態去看待,

因此各大論壇的行家們才會一再評論你「不懂訂製」。


很明顯的,你是「巷子外」,

連 PTT 專版都無法發言,

只能轉戰這邊騙騙不懂的人...


Mr.So wrote:台灣... 除了剪裁,其他工藝...


PTT 上不是說,像你這般態度不佳、一知半解的客人,

人家就算會做,也不想接?你在選對方、對方也在選你。


人家西裝做了多少件、做了多少年,國內外跑了多少趟,接觸過的師傅、布料、

穿在身上、踏在腳下的比你多多少,都還不敢妄下定論。


你這初學者卻到處混淆視聽。


我說的很粗淺,但也不期盼你或其他人懂,

我見你待其他網友客客氣氣,才好心提醒你一二點,

很多事情你自然知道,或以為自己知道,

但也有很多事情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或分不出差異的,


回想一下最初的三個月,懵懵懂懂的自己,和現在自己差多少?

再試想三、五年後會差多少?到時回看現在的自己,會是如何?

學得越多,才發現懂得越少;懂得越多,才發現知道的越少。


以上文字、圖片隨手打打抓抓的,看看就好 (可能會修改或刪除)。

我只稍微看一、二頁,就抓出這麼多錯誤和缺失,其他的就不細看了。
此留言已刪除,將移至資源回收區,請勿回應。
iimomo兄
這篇還是別刪了吧!!
資訊本來就是要平衡的,讓讀者自行判斷吧!
而不是一昧地接受可能是錯誤的資訊而不知.

推這句
學得越多,才發現懂得越少;懂得越多,才發現知道的越少

iimomo wrote:
一一簡略闡釋錯誤好了...(恕刪)
最討厭那些商家
當客人比店家專業的時候
就開始扯 客人不專業 沒品味的鳥話
看起來西裝的知識很深奧,
但是我們女生就比較簡單,只認大家都知道的名牌,
有設計感的衣服,
而不是裁縫做出來幾百年都一樣的東西,
連林青霞都如此,
所以她閉著眼睛就選Chanel訂製婚紗,
而不用了解各家的工法到底如何...
看了版主文章,
真的是長知識,
連布料都多所研究,上了一課。
Love as long as we live~~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